注册

曲池荷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曲池荷》在写作中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所谓象征,就是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象征与被象征的事物,即荷花的遭遇和诗人的遭遇一明一隐,一实一虚。诗中所创造的境界掩盖着、暗示着、朝向着另一个深邃的精神境界即诗人内心隐蔽的境界,最后完全融合。

曲池荷

唐代: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曲折的堤岸弥漫着荷花清幽的香气,圆月笼罩着荷叶重重叠叠的覆盖在池塘上。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让人来不及欣赏荷花就凋落了。

注释

浮香:荷花的香气。曲岸:曲折的堤岸。

圆影:指圆圆的荷叶。华池:美丽的池子。

飘零 :坠落,飘落。

参考资料:

1、韩盼山.品花诗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156-157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后两句突然借花之自悼,实写人之自悼。此诗托物言志,情感真切自然。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解欢。圣人知性情之纷纠。”这不免也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原因。由于他被病痛所折磨,对事物变化的反映特别敏感。如《释疾文》中所说:“神翳翳兮似灰,命绵绵兮若缕。一伸一屈兮,比艰难若尺蠼,九生九死兮。同变化乎盘古。万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肠邅回而屡腐?”“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騨兮不自胜。”万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机勃勃,他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形象枯槁。同时他对繁荣的万物是“感其生而悼死”,“见其盛而知其阑”也有对自己和他人盛时的回忆与感慨。他的这种思想突出表现在他晚期的诗歌里。

《曲池荷》的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这花之自悼实为人之自悼。咏物诗,“因物以见我”,乃见其佳处。除余山《竹林问答》中说:“咏物诗寓兴为上,传神次之。寓兴者,取照在流连感慨之中,《三百篇》之比兴也。传神者,相赏在牝牡骊黄之外,《三百篇》之赋也。若模形范质,藻绘丹青,直死物耳,斯为下矣。”如此看来,可见卢照邻咏物诗之造诣。

《曲池荷》在写作中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所谓象征,就是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象征与被象征的事物,即荷花的遭遇和诗人的遭遇一明一隐,一实一虚。诗中所创造的境界掩盖着、暗示着、朝向着另一个深邃的精神境界即诗人内心隐蔽的境界,最后完全融合。读者突破诗人设置的这个外在境界后,才能真正走进诗人刻意营造的另一个隐蔽的内心境界,才真正获得了作者的意图,即诗旨诗趣。

卢照邻

卢照邻(约635-约685年),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诗人。 [1] 

出身范阳卢氏,博学能文。起家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因病辞官。爱好诗歌文学,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因麻疹疾病,

不堪重负,投水自尽。著有《卢升之集》,明朝张燮辑有《幽忧子集》存于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千古奇穷,幽忧而终 

唐代诗人,不少命运多舛,如老年被暗害、杖杀而死的王昌龄,中年遭牢狱之灾莫名其妙过世的陈子昂,青年落水后受惊吓殒命的王勃,但卢照邻被评价为其中最悲催的。明代的张燮说,“古今文士奇穷,未有如卢升之之甚者”。

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今河北涿州、北京大兴一带)。晚年自号幽忧子,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评论“幽忧是他生活的象征,也就是他的作品的象征。”其实这样总括他的一生和作品有失公允,卢照邻在患病后才“幽忧”,之前的四十年都还是一如彼时其他文人那样对功名积极进取,对生活讲求情趣。

王勃六岁出口成章,骆宾王七岁口占一绝,杨炯十岁神童试及第,卢照邻却没有这些惊人的记录,他的才华是凭借从小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治学而来。

卢家是当地望族大户,先祖是东汉末年名臣、大儒卢植。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卢植等一批儒学名家被下诏配享于长安国子监的孔庙。所谓“明德之后,必有达人”,卢照邻是卢植十六代孙,同族兄弟八人,卢照乘、卢照容、卢照己等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并弱冠秀出,皆擅词宗”。十三四岁时,卢照邻“裹粮寻师,褰裳访古”,远赴江苏跟随文学大儒曹宪、经石专家王义方学习文字、音韵、训诂及经史典籍。学成后,他也随唐时风气,奔赴长安干谒求仕。

初入江湖时,朝中擅长词章的公卿们如虞世南、李百药、魏征等先后谢世,可依托的着实不多。卢照邻投靠了来济并深受其赏识,来济去世后,卢照邻在为他的文集所作序言中回忆了二人交谊之深。

来济曾是高宗朝的才子、重臣,由于坚定地反对高宗册封武则天、立武则天为后而得罪了武则天,受诬陷被贬谪去边疆,并永不许其回京城。来济被贬出京五年后,战死沙场。卢照邻能不畏武则天的势力、不在乎当权者的好恶,公开为当年提携自己的恩人作序并多溢美之词,足见其勇气和人格。

明代蒋一葵在《尧山堂偶隽》中记录,著作局院内有双槿树,卢照邻作《双槿树赋》,赋成后,大家竞相传抄,而著作局亦被称为“双槿署”。在来济的推崇和引荐之下,加之自己才华,卢照邻名声大噪。高祖的儿子、高宗的叔叔邓王李元裕“以朋宾之礼相待”,并与二十岁的卢照邻结为布衣之交,延请卢照邻去府中任职。

虽任的是典签这样的小文书,但李元裕非常优待赏识他,称其为“此吾之相如也”。邓王府藏书甚多,卢照邻基本都看过,且过目不忘。他跟随邓王迁徙于京城及各处任上约十年之久,“自言少年游宦,来从北燕,淮南芳桂之岭,岘北明珠之川”。

年少在京城时,卢照邻写下著名的、被后人誉为初唐七言歌行代表作《长安古意》。这首诗早于骆宾王的《帝京篇》,可以看出后者对其明显的借鉴,如“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延年女弟双凤入,罗敷使君千骑归”明显脱胎于“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然而,两位诗人性格、创作时年龄、阅历、抱负的差异也使得两首诗的立意不同。

骆宾王多年壮志未酬,在结尾感叹的是“已矣哉,归去来。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他的怨是浓烈的怨怒。

卢照邻初出茅庐,尚有许多期望渴盼,“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他的怨是淡淡的幽怨。尽管《帝京篇》在后世名气似乎更大,但如《唐诗镜》中说:“端丽不乏风华,当在骆宾王《帝京篇》上。”

邓王薨后,卢照邻遭遇“横事”,不知何故被拘捕,经友人相助才被释放。之后谋得了蜀中益州新都县的县尉。在四川,他遇到故人张柬之。张柬之是襄阳人,卢照邻随邓王在襄阳时与其结识,“昔余与夫子,相遇汉川阴”,彼时张柬之任青城县县尉,二人得以重逢。可惜这样的贵人他却无缘倚重——日后张柬之发达时,卢照邻已作古多年。

三年任期结束,卢照邻没有离开四川,而是“婆娑蜀中,放旷诗酒”。期间遇到了刚离开沛王府的王勃,两人有一段不错的交谊,“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皆为异地的游子,怀才不遇的颠沛流离也让他们很容易共鸣。

卢照邻在蜀地“婆娑”的时间,据考证至少为五年。任期结束后,他在四川又留住了两年。喊着“归心归望”,却又迟迟不动身,主要原因是他眷恋郭姓女子。郭姓女子出于风尘,卢照邻在益州任上,颇多流连酒肆、娼馆。

唐代市井妓与近代的不同,女妓以乐艺侍宴为主业。如果客人与女妓发生感情,可以替女妓赎身。两人感情至深,郭氏可能有了身孕,卢照邻却辞别郭氏出蜀赴洛阳。朝廷已经搬到了洛阳,他可能是想去洛阳运作再谋得官职,然后迎娶郭氏。去洛阳继续干谒或是参加朝廷的典选,尚不能明确,唯一能肯定是他再没有返回四川,从此与郭氏永诀。

阻止卢照邻与心上人团聚的原因是他患了“风痹”。不到四十岁,他的仕途便被迫中止,所以晚年他回顾一生,说自己是“十五而志于学,四十而无闻焉”。疾病不断侵蚀他的肌体,形容槁枯、手足蜷缩、一边的身体不能动弹、五官的位置都发生了挪移,现代中医推测,他患的有可能是中风、风湿、麻风等等,在当时都很难治愈。

他去求孙思邈,老神医也只是宽解他养心要紧,没有开药方。患病几年后,父亲去世,家境急坠,几位弟妹先后离世,卢照邻忧思过度,又无钱治病,买的药都是以次充好凑合着用,重重雪上加霜后,他的病更成了绝症。疼痛难忍、卧床不起,这样的折磨他忍受了十余年。

卢照邻离群索居,搬到了荒芜的田庄。大概只有这样,他痛苦时的喊声才无人听到,他变形的恶状才无人看到。临终前两年,他被迫给曾经交游的达官贵人写信求助,乞求买药的钱,一些人给予他一定的帮助,但随之而来的又有结党营私的评论,真是令他百口莫辩。

约五十三岁,卢照邻自沉颖水。之前,他与亲人道别。再之前,他写过一首诗怀念郭氏,“忽忆扬州扬子津,遥思蜀道蜀桥人。鸳鸯诸兮罗绮月,茱英湾兮杨柳春。”他一直未婚,郭氏的孩子也没有活下来。

郭氏的不幸在坊间流传,骆宾王入蜀后,还替郭氏打抱不平,作《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诗。诗歌虽动人,卢照邻却无缘读到,他已经在河水中找的了自己的宁静。可怜郭氏,怀着怨恋苦等良人,不知彼此早已阴阳相隔。

“岁将晏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卢照邻在悲苦幽忧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唯有死亡能令他解脱。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8/11125.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