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学赏读 我爱秋香 唐寅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我爱秋香

明代:唐寅

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相关阅读

电影中有8个老婆的唐伯虎,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

纵观历史众多出色的诗人与作家,各有千秋,但是最让人羡慕的莫过于诗仙李白。他才华横溢,潇洒自如,就连醉卧也有一股迷人的风采。能与其相比者,莫过于影视中同样潇洒不羁的唐伯虎。

在《唐伯虎点秋香》等电影中的唐伯虎,其人不但风流倜傥,妻妾成群(8个漂亮的老婆,正好凑两桌),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要命的是他还是一个武功高手,一套霸王枪使得是出神入化天下无敌。可是这毕竟是影视作品,全是虚构,那么在电影中有8个老婆而且情商极高的男神唐伯虎,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笔者就和各位看官回到历史现场去一睹真唐伯虎的别样人生。

唐寅,字伯虎,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后来改字为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

回到历史看唐伯虎,电影中的形象则顿时倒塌,因为历史上的他不过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在外形上,不但没有玉树临风的姿容,更无风流倜傥的习性,而是一个发际线很高的小胖墩,这个反差真的很逆天。但是他确实是才高八斗,在诗画上面的造诣确实很高,唐伯虎虽然不是出生在一个非常有钱的家庭,但是他的家境也还算可以,家里是经商之家,唐伯虎从小就是记忆力超群,对书本的理解能力更是胜于常人,过目成诵,声称“每夜尽一卷”。当唐伯虎的父亲认识到他天资聪慧时,便请老师给唐伯虎授课,14岁时便开始学习,没过两年唐伯虎就在16岁考中了秀才,好友祝枝山称道“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

在他18岁也找到了真爱,人生真的可以说顺风顺水。但是唐伯虎这个人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他太过于自负,当他觉得一切顺风顺水之时,他就开始膨胀了,他在好友损友张灵的带领之下,处处寻欢作乐,在他当时的眼里功名利禄早已扔到九霄云外,但是为什么说唐伯虎是出了名的倒霉呢,那是因为唐伯虎在每一次的膨胀之后就要开始倒霉了,到了24岁那年,唐伯虎父亲、母亲、妻子、妹妹、儿子在两年之内相继去世。

养家的重担就掉到了唐伯虎的身上,不到26岁的时候,可以说唐伯虎已经愁白了头,正当唐伯虎对生活不公感到惆怅之时,祝枝山对唐伯虎又是一番劝解,让唐伯虎重拾科举,让其准备考试,可以说唐伯虎是天才式的一个人物,在29岁下一举便拿到了解元,当拿到解元唐伯虎又开始自负,还题词在《领解元后谢主司》中写自己为:“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当文徵明劝唐伯虎更应该沉下心来,不要过于自负,唐伯虎不但不领情还反说,生来如此,不愿意就不要与我交友之类的话,此话一出便要知道唐伯虎该倒霉了。第二年与徐经、唐伯虎、都穆几人一起前去会试,就在这次考试时,便发生了大明王朝的一件大案,唐伯虎舞作弊案。

大明王朝弘治十二年的一天,在京城的一家客战之中,唐伯虎和徐经、都穆以及一些刚参加完会试的学子一起喝酒,徐经这个人对唐伯虎是极其崇拜,唐伯虎会试一路上的吃喝住行都是徐经掏腰包,大家对徐经可能没什么太多认识,但是大家肯定知道他的后人:徐霞客。话归正题,唐伯虎本身生性得意再加上今天喝了点酒,那更是口出乱话,这时有人问道“唐兄啊,这次会试感觉如何”。

唐伯虎便回道:“这次会试我必是会元”。人群之中没有人说话,当然了,徐经既然是唐伯虎的追随者,徐经肯定要附和道“那是。这次考试会元非唐兄莫属”。这时有人突然说道:“这次考试的第三道题十分冷僻,你是怎么答的?”唐伯虎嘴角微微上扬,便将自己的答案娓娓道来。

众人听了之后都服气了,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考试的会元非唐伯虎莫属了,甚至殿试唐伯虎都有可能中状元。但在唐伯虎眼里会元不算什么,他要的是三元连中,虽说在大明王朝上面三元连中的人只有一人,但是在唐伯虎眼里他就是那第二人。但到了三月初二发榜当天,结果却让大家大吃一惊,号称江南四大才子、信心满满要三元连中的唐伯虎却榜上无名,就连好友徐经也没有上榜。

倒是都穆以第88名的成绩考中了进士,这时唐伯虎还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情况。四天之后,便有几名锦衣卫走进客栈,打听好谁是唐伯虎与徐经,便走上前去给二人带上枷锁,连推带搡把二人羁押到锦衣卫的镇抚司大牢,罪名为考场舞弊。举报二人的人正是华昶户部的给事中,一个专门弹劾百官有不良行为的言官。他弹劾的是会试的出题人之一程敏政,罪名是利用职务之便,将考题卖给考生。程敏政是何许人也,他不仅仅是一个礼部的侍郎,更是一个著名学者,他更是朱佑樘当太子时的老师。

所以这件案子便变的不是那么好办,中间的故事更是一波三折,华昶、唐伯虎、徐经。三人不断推翻供词,更有甚者说华昶弹劾背后有人指使,告密者是都穆,但是在后来作品中可以看到唐伯虎的作品中还是有都穆题词,要么是唐伯虎忘记恩仇,要么此事便不是都穆告密。但是案子并没有就此完结。反而案件从锦衣卫又到了皇帝之手,皇帝接手就命令三法司来处理联合审查,在这个时候徐经便言到“敏政尝受其金币”,当有了这个口供,皇帝也无法,只好逮捕程敏政,于是便来到了午门对质,皇帝亲自审案。

当案子到最后,徐经终于实话实说,是去年去北京的时候十分仰慕先生,当时老师还不是考官。先生便给我们猜题,但是结果先生成了考官,考试的时候刚好又出现了曾经复习过的内容,所以被别人误认为买了考题。事到如此,徐经、唐伯虎二人通过赎徒才得缓刑,赎完徒交给礼部处理,礼部革去举人身份,然后派送到衙门里做衙役,这便意味着唐伯虎断送了终身的科举考试资格。可以说真的是倒霉至极,此事之后唐伯虎不愿就职,老婆也将他抛弃,无奈回到老家苏州。

一年之后唐伯虎通过朋友的接济和自己画画所得来的钱,在正德二年,盖了一间桃花庵。唐伯虎便是在这种地方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正当唐伯虎生活还算过得去的时候,就在他35岁那年,正德皇帝的叔叔非常仰慕唐伯虎的才气,便以厚禄请他出山,但是唐伯虎进府中之后才发觉事情的不对劲,发现这个宁王不是要干别的,是要造反。造反也就造反,但一点成功的迹象都没有,唐伯虎出于无奈,被迫装疯卖傻,吃屎喝尿以及裸奔,被宁王当成精神患者最终赶了出来。

于是唐伯虎也走到了他人生中的最后十年,万事只能靠画画解决,园林题字靠他来办,请医生看病付不起钱,给医生画一张,妓院需要招揽生意,唐伯虎画春宫图来谋生。唐伯虎诗中说道“三日无烟不觉饥”虽然三天没吃饭但是却一点也不饿,这也许是他自己的自嘲吧。

此后病逝,就此一代才子变陨落了,死后葬在桃花坞北。

也许自古天才都短命吧!

相关阅读

明朝文化的影响意义

明朝推翻了元朝残暴的民族压迫统治,恢复了中华衣冠制度,典章文物,审美情趣,把中华文化发扬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明朝第一次向西方世界全面展示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程度。 明朝文化保留和激扬了中国人的骨气,刚劲之气。明遗民王余佑(号五公山人) 和顾梦游 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对明朝深厚的感情。冯梦龙在明亡后迅速编印的《甲申纪事》中记载了许多上至朝臣,下至普通平民的忠烈之士殉国的事迹。明朝的遗民林古度说:“儿时一万历钱,佩之终身”,他有诗说“登高空忆梅花岭,买醉都无万历钱”明朝的遗民傅山有诗说:“苦楚四十年,矢作崇祯人”。明末农民军将领李自成的义子乃至义孙,最后成了拥护明朝最坚定,抵抗清军最顽强的力量,他们在南明时期,不再打自己的旗号了,而完全成了忠于明朝的力量。 到明朝中央政府已经消失,最后弹尽粮绝,重重围困,山穷水尽的时候,任何其他功利的想法实际上都已经不存在。而此时李来亨在茅麓山和整个大陆都已经沦陷的时候,仍旧打着明朝旗号抗清的明军将领,农民军已经变成了“明军”。 甚至姚雪垠的《李自成》的结尾,写到这最后的时候,反复强调的也不是他们的闯王李自成余部的身份,而是强调他们的明军身份。 

明朝文化灿烂繁荣,不仅在中国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深受明朝文化的影响。 

明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是继元朝之后继续深入吸取中国文化,其中起突出作用的,与宋、元代一样,仍是是日本的僧侣们。他们请求明朝赐予书籍,或自己觅购或接受他人赠送书籍。而他们索要或自己搜集的,大部分是宋、元的,少数是明初的书。总之,遣明使时期,那些在日本人中受中国文化浸润最深的以五山禅僧为代表的人们,利用入明的机会,继续表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渴望、追求与吸收,但又显出与过去时期不同的特点。当然,不仅日本僧人入明,也有明朝僧人去日本,为传播中国文化而努力。 明朝的时候,日本还派过遣明使,朝鲜在李朝时代的初年也向明朝派遣使节,据统计有300多次。 到了17世纪,日本的江户时代,中国儒家的朱子学,就是朱熹的理学,已经成为日本的官学,日本民间盛行的是阳明学。 在明朝灭亡之后,朝鲜认为清朝统治是蛮夷的统治,而朝鲜人自己的君王是明朝皇帝册封的,与清朝相比,自己国家的社稷则是正统。正是这样的对明朝的向往和对清朝的蔑视,使得朝鲜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自己已经模仿复制了明朝的文化。 琉球建国采纳明朝体制,从吏制、礼仪到教育制度与中国大陆并无二致,这样的好处是迅速将蒙昧时期的琉球一步带进发达的封建时代。21世纪的冲绳文化,还保留着浓郁的闽南风情。妈祖庙和孔庙依然是显眼的建筑。与日本本岛的民居喜欢雕上鱼形装饰不同,冲绳民居门前都蹲着一对“风狮爷”(当地人称嘻莎),这是久米村人从福建带来的华夏遗韵。击鼓、舞狮一直是琉球人的酷爱,琉球人还留有过春节的气息,在没有正月庆典的日本算是独树一帜。 明代是中越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较之宋、元各代均有重大的发展。而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到20世纪时期还身着明朝服饰。 西方 明朝时期,欧洲天主教士的东来,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同时他们也将部分的中国学术传到西方,形成一种文化交流,不过他们传入中国的西学多,而传往西方的中学则较少。 中国经学的西传,利玛窦之来到中国广东,首将四书译为拉丁文,寄回义大利,此为四书西译之始,时为公元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继之在公元1626年(天启六年),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又将五经译为拉丁 文,并在中国杭州出版。后来到清代初年,一般西洋传教士纷纷大量的翻译中国经书,寄往欧洲,并盛称中国伦理哲单与政治思想的深湛,因而激起欧洲思想界的波澜,曾一度非常向往中国。 中国医药的西传,为永历王太后致送国书给教皇的波兰籍教士卜弥格,曾以拉丁文著中医示例一书,内容述有中国人看舌治病法,与医名二百八十九条,此为最早具体向西方介绍中国医学的一本书。 中国的美术工艺如丝织品与磁器,很早便由商人传入欧洲,唯中国式的庭园建筑则在明清之际才传入欧洲,且一度成为风气,这其间也多少受传教士的影响。 公元1750年英王的建筑师詹培士(W. Chambers)为肯特公爵(Kent)建筑了一所完全中国式的建筑,有雕栏、玉砌,有假山、浮屠。转瞬间这种风气流传到法国与德国,为一部分德法人所喜好。德国的卡赛尔伯爵特别建造了一座中国村。其一切布置都仿中国,甚至村中的女子都穿著中国服装。又有德国园艺家温赤(Ludwig A. Unyer)著书盛称中国的园亭建筑,小桥流水、楼台亭榭,极尽变化曲折之美,能引人人胜:非若欧洲建筑之徒事整齐崇峻,而全无合蓄者所能比。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5598.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