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文赏读 喜迁莺 吴潜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良辰佳节。问底事,十番九番为客。景物春妍,莺花日闹,自是情怀今别。只有思归魂梦,却怕杜鹃啼歇。消凝处,正丝扬冉冉,寸肠千折。 谩说。临曲水,修竹茂林,人境成双绝。俯仰俱陈,彭殇等幻,何计世殊时隔。倚楼碧云日暮,漠漠远山千叠。沈醉好,又城头画角,一声声咽。

喜迁莺

宋代:吴潜

良辰佳节。问底事,十番九番为客。景物春妍,莺花日闹,自是情怀今别。只有思归魂梦,却怕杜鹃啼歇。消凝处,正丝扬冉冉,寸肠千折。 

谩说。临曲水,修竹茂林,人境成双绝。俯仰俱陈,彭殇等幻,何计世殊时隔。倚楼碧云日暮,漠漠远山千叠。沈醉好,又城头画角,一声声咽。

相关阅读

吴潜主要成就

军事

唐宋时期,一方面有日本、高丽的商贾乘船而来,在东海一带进行商品贩卖。另一方面,特别在宋朝后期,来自日本、高丽的海盗就已对东海边防构成了威胁。南宋时,任沿江制置的吴潜,成为中华民族最早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南宋宝祐年间(1253年至1258年),吴潜任沿江制置时,订立了《义船法》。他命令东海沿海各县,分别选出各乡里有财力的人,要求他们联合起来,如“一郡岁调三舟,而有舟者五六十家,则众办六舟,半以应命,半以自食其力,有余赀,俾蓄以备来岁用。凡丈尺有则,印烙有文,调用有时,着为成式,其船专留江浒,不时轮番下海巡视。船户各欲保护乡井,竟出大舟以听调拨。旦日于三江合兵,民船阅之,环海肃然。”

同时,设定水军的“海上十二铺”,构成一个海上长城,对来自倭、丽(高丽)的威胁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

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吴潜设立的《义船法》,广征民间船舶充作战船。瑞安、永嘉、乐清、平阳等4县被征5080艘民船,可见东海一带的战船防卫力量。

面对这样的“军民联防”,明朝冯梦龙给予极高评价:“海上如此联络布置,使鲸波蛟穴之地,如在几席,呼吸相通,何寇之敢乘?”

水利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江,是中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198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发挥其阻咸、蓄淡、泄洪、引灌的水利功能。吴潜担任浙东制置使时修洪水湾塘三坝,外泄江潮,内增官池蓄水,为阻隔江河之巨防,成为它山堰的重要配套工程。另修“吴公塘”、大西坝、北郭碶、澄浪堰等水利工程。这些13世纪的水利工程,历经800年风雨,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惠泽万民,造福后人。

1259年秋,淫雨绵绵,河水在秋雨中不断上涨,当地人称为“秋潦”。秋天的潦水使制置使吴潜坐立不安了。按规定,由他直接控制各地水闸的开启和闭合。提前放闸就会浪费水资源,而延迟泄放又可能造成水灾。他在等待四乡的地保把水情报上来,然后命令决定何时放水。四乡的地保,有些远在数十公里之外,早上徒步出发,要到傍晚才能到达州城。于是,他雇了一条小船摇到城外视察水情。他回城的时候,制置使忽然灵机一动:城外的河流与城内的河流不是沟通的吗?那么城外和城内的水面应该在同一平面上,在这子城边上,就能察看平原的水位。聪明的制置使拣了块石头,在上面刻上一条水位警戒线,作为开闸放水的标准线;然后推算了关闸闭水的标准线。并在两线之间画了一条虚线,以示正常水位。从此,在宁波城内平桥下设水则,以测算出各处水情,宁波的水闸就不必再等四乡的地保,首席官员一看警戒线,就可下令开合水闸。这三条线,是中国水利科技史上的重要发明,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水文观测站。

宝祐四年(1256年)春,吴潜以观文殿大学士授沿海制置大使、知庆元府,主政来到庆元)。吴潜在庆元(今浙江宁波)三年,勤政爱民,兴修水利,贡献重大。到任当年,在今鄞江镇东首,它山堰附近,修筑“洪水湾塘”,接着又修砌“吴公塘”,自月湖西水仙庙,望春桥至高桥西塘路,长3660丈(约合12.2公里)。吴潜重建宁波鄞西高桥,形成至今的规模。高桥入选1998年的《宁波十大名桥》。高桥在建筑史、军事史、交通史、民俗史上都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已作为浙东历史文化的重要名胜古迹,受到世世代代的保护。

次年,在庆元四乡全面整治碶闸堰坝:南乡陈婆渡建楝木碶;西北高桥乡建大西坝、筑北郭碶;府城南门奉化江北岸,重建澄浪堰(当时称“郑郎坝”)。其中大西坝、北郭碶、澄浪堰等水利设施,均直接沟通月湖水系,用作阻咸蓄淡、泄洪排涝及船舶交通。这些古老的水利工程,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南门的澄浪堰,历经800年风雨沧桑,成为今宁波市城区仅存的最古老的水利航运设施。

吴潜又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水文观测设施,建立了全城统一的“水则”标识——他选址在城中月湖四明桥之西河道中,建立“水则亭”,亭中立石碑则水,碑上镌刻“平”字,并颁布政令,规定城外所有碶闸均以“平”字之出没,作为启闭潴泄之标准。

“水则”,“水则亭”,“则水碑”,这个“则”字,是准则、榜样的意思,有典有则,是则是效。“水则”就是测水的意思,既然是测水的,就必须在河中,所以它在路面以下,请看现在的镇明路迎凤街的转角处,河道中的水则亭与则水碑,这无疑是一大创举。吴潜还刻意在水则亭旁留一片空地,使过往官员百姓及其车马到此停留,关注、稽察水情。他本人还亲自为之作《平桥水则记》碑文,申述伐石、榜书“平”字之理由,强调碶闸是四明水利之命脉。他还在碑文中感慨道:“余三年积劳于诸碶,至洪水湾一役,大略尽矣。……平桥距郡治,巷语可达也。然于此郡之丰歉不能忘,故置水则于平桥下,而以‘平’字准之,后之来者,勿替兹哉!”由此可见其用心之良苦。

文学

吴潜是南宋词坛的重要词人。词风激昂凄劲,题材广泛,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压抑的悲愤。"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满江红〕《送李御带珙》)是他壮志未酬的自我写照。吴潜也能诗,多为纪游、即事之作,有的也抒发"丈夫勋业在安边"(《送曾阿宜往戍》的抗敌抱负。诗较平衍,佳作不多。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十《艺文志·书目》载,吴潜著有《履斋诗馀》、《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现存明末梅鼎祚编校《履斋先生遗集》,4卷,辑诗1卷,词1卷,杂文 2卷。《村丛书》有《履斋先生诗余》1卷,续集1卷,别集2卷,收词250余首。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10/20048.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