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风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问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参考资料:

1、王值西 赵永芳.唐诗三百首(儿童版).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7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问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李峤 (唐朝宰相)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唐代宰相李峤的生平简介 李峤结局如何?

袁天罡是唐朝最为传奇的相士,每个被他看相的人,最后都如他所预言的那般,准得令人发指。

但是,唐朝有一位做到宰相的人,在年幼时找袁天罡看相,袁天罡先是说他活不过三十岁,睡过一晚之后,袁天罡却立刻改口,称他很长寿,将来还会当大官。难道袁天罡也有看走眼的一天?

这位后来官至宰相的人名叫李峤,他自幼聪慧过人,显露出远超常人的才能,是李家捧在手心的宝贝。

可是,李家到了李峤这一代发生了很奇怪的现象,李峤有兄弟五人,但他们全都没有活过三十岁,只有李峤长大成人了。

李峤的母亲担心李峤也和五个兄弟一样,活不过三十岁,就请来袁天罡,让他给李峤看相。

唐代宰相李峤的生平简介  

第一次见到李峤时,袁天罡说:“小伙子看起来倒是神气清秀,可惜寿命太短了,恐怕活不到三十岁呀!”

李母听了非常伤心,说什么都不愿意相信,执意让袁天罡在李家住一晚,与李峤同睡,再给李峤仔细看看,别是什么地方看岔眼了。

袁天罡理解李母的心情,便答应留在李家住一晚。

到了晚上,袁天罡和李峤一同在书斋歇息,袁天罡累得很,躺在床上不久就睡着了,李峤却始终不能入睡,到了五更才睡着。

巧合的是,李峤睡着时,袁天罡正好醒来。袁天罡看了李峤一眼,这不看不打紧,一看差点吓死他,因为此时的李峤竟然没有呼吸。

袁天罡吓了一大跳,这孩子怎么突然就死了,他死了我怎么交差啊,他拿手去试李峤的鼻息,更加确定李峤断气了!

袁天罡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默默地寻找李峤的“死因”,这样他才能摆脱嫌疑。

看了半天,袁天罡才发现李峤原来没死,他只是与常人有些不同,是用耳朵呼吸的而已。

发现这一点的袁天罡兴奋地叫醒了李峤,说:“我找到答案了。”于是拉着李峤去向李母道贺,他对李母说:“我给很多人看相,还从没遇到令公子这般像龟一样呼吸的,我重新替他重新看了一遍相,你儿子将来必定大贵长寿,只是不能富,一富就有性命之忧。”

后来,李峤果然如袁天罡所说的那样。武则天执政时,李峤被拜为宰相,但家中却一贫如洗。唐高宗见宰相府居然这么穷,觉得有损国家体面,就赐给李峤宫中御用的绣罗帐。

过了好几天,李峤上奏高宗,称自己换了好帐子以后,没有睡上一天安稳觉,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还把袁天罡的话告诉了高宗,高宗无奈叹息,最后只能任由李峤用破旧的帐子,李峤的身体果然渐渐好转。

大唐数百年历史中,出过许许多多的宰相,可却没有一位能如狄仁杰这般出名的。

狄仁杰是大唐名臣,两次拜相,立下诸多功绩,最大的就是挽救了李氏皇族的正统地位。

当然了,后世的人之所以能记住他,并非因为他为大唐皇帝立下了多大的功劳,而是他的办案能力十分厉害,荷兰人高罗佩根据他的破案经历,写了一本《狄法官的破案故事》,狄仁杰因此而火遍全国,千古流芳,被誉为“神探”,有“中国福尔摩斯”之称。

狄仁杰这么厉害,他的几个儿子也很厉害吗?

狄仁杰一共有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很有特色,性格迥异。

狄仁杰有后人吗?  长子狄光嗣——最能干的儿子

狄仁杰长子名唤狄光嗣,他是狄仁杰所有儿子中最像狄仁杰且最为出色的一个。

狄光嗣事亲至孝,为人谦逊,刚正不阿,才干过人,有其父狄仁杰之风。

圣历中期,武则天让宰相们各举荐一位尚书郎,狄仁杰便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狄光嗣,他相信长子能胜任这个位置。

武则天宠信狄仁杰,拜狄光嗣为地官员外郎,狄光嗣果然非常称职。武则天因此称赞狄仁杰说:“您可以和内举不避亲的祁奚相比了。”拐着弯儿地夸狄光嗣能干。

狄光嗣历任淄、许、贝三州刺史,官至骠骑大将军。

次子狄光远——救过狄仁杰命的儿子

狄仁杰的二儿子狄光远,史书对他的记载不多,但他却是救过狄仁杰性命的儿子。

那时,狄仁杰受酷吏来俊臣诬告谋反,被武则天关入大牢,性命攸关。狄仁杰虽迫于形势承认了罪行,但他却一直静待时机自救。

后来他乘狱卒不备,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用自己的血写了一份帛书向武则天诉冤。

狄仁杰将帛书藏在棉衣里,请求送回家中,狄仁杰的家人发现了血书,一下子就明白了狄仁杰的用意,连忙让狄光远带上血书,进宫求见武则天。

武则天听完狄光远讲述这份血书得来的经过,又传讯了来俊臣,这才查明狄仁杰所受的冤屈,赦免了狄仁杰。

狄光远救了狄仁杰,但他在《唐书》里的介绍却少得可怜,仅一句:光远,州司马。

小儿子狄景晖——能把狄仁杰气死的儿子

狄景晖也叫狄光昭,他是狄仁杰最小的儿子,却也是最不成器的儿子。狄光嗣、狄光远都为人正直,继承了狄仁杰的才干和品德,可这个狄景晖却贪婪残暴,一点也不像狄仁杰。

狄仁杰曾担任魏州刺史,因他政绩卓著,百姓自发为他建立了生祠。后来狄仁杰的小儿子狄景晖也来到魏州任职,他贪暴为虐,百姓苦不堪言,痛恨不已,致使后来狄仁杰的生祠被砸毁。

狄仁杰察觉到小儿子的恶劣斑斑后,非常气愤,罢其官职,停其俸禄。狄景晖下跪哭着认错,狄仁杰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贤者当举,贪者当罚。这是用人之道,兴邦之法。”

狄景晖无恶不作,差点毁了狄仁杰的一世英名,但狄仁杰却能秉公执法,难怪被世人颂扬千年了!

袁天罡是唐朝最为传奇的相士,每个被他看相的人,最后都如他所预言的那般,准得令人发指。

但是,唐朝有一位做到宰相的人,在年幼时找袁天罡看相,袁天罡先是说他活不过三十岁,睡过一晚之后,袁天罡却立刻改口,称他很长寿,将来还会当大官。难道袁天罡也有看走眼的一天?

这位后来官至宰相的人名叫李峤,他自幼聪慧过人,显露出远超常人的才能,是李家捧在手心的宝贝。

可是,李家到了李峤这一代发生了很奇怪的现象,李峤有兄弟五人,但他们全都没有活过三十岁,只有李峤长大成人了。

李峤的母亲担心李峤也和五个兄弟一样,活不过三十岁,就请来袁天罡,让他给李峤看相。

第一次见到李峤时,袁天罡说:“小伙子看起来倒是神气清秀,可惜寿命太短了,恐怕活不到三十岁呀!”

李母听了非常伤心,说什么都不愿意相信,执意让袁天罡在李家住一晚,与李峤同睡,再给李峤仔细看看,别是什么地方看岔眼了。

袁天罡理解李母的心情,便答应留在李家住一晚。

到了晚上,袁天罡和李峤一同在书斋歇息,袁天罡累得很,躺在床上不久就睡着了,李峤却始终不能入睡,到了五更才睡着。

巧合的是,李峤睡着时,袁天罡正好醒来。袁天罡看了李峤一眼,这不看不打紧,一看差点吓死他,因为此时的李峤竟然没有呼吸。

袁天罡吓了一大跳,这孩子怎么突然就死了,他死了我怎么交差啊,他拿手去试李峤的鼻息,更加确定李峤断气了!

袁天罡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默默地寻找李峤的“死因”,这样他才能摆脱嫌疑。

看了半天,袁天罡才发现李峤原来没死,他只是与常人有些不同,是用耳朵呼吸的而已。

发现这一点的袁天罡兴奋地叫醒了李峤,说:“我找到答案了。”于是拉着李峤去向李母道贺,他对李母说:“我给很多人看相,还从没遇到令公子这般像龟一样呼吸的,我重新替他重新看了一遍相,你儿子将来必定大贵长寿,只是不能富,一富就有性命之忧。”

后来,李峤果然如袁天罡所说的那样。武则天执政时,李峤被拜为宰相,但家中却一贫如洗。唐高宗见宰相府居然这么穷,觉得有损国家体面,就赐给李峤宫中御用的绣罗帐。

过了好几天,李峤上奏高宗,称自己换了好帐子以后,没有睡上一天安稳觉,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还把袁天罡的话告诉了高宗,高宗无奈叹息,最后只能任由李峤用破旧的帐子,李峤的身体果然渐渐好转。

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做一件事,那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比如,古代很多大夫都以能进太医院为荣,而很多画家则以为皇帝画像为荣。

不过,唐朝时期有一位十分著名的画家阎立本,他却不这样认为,为唐太宗作画以后,太宗夸他画技绝伦,但他回家以后却告诫子孙:你们不要再学习画画了!

在阎立本身上到底发生了何事,他不是得到夸奖了吗,为何最后却是这样的反应?

阎立本是谁呢?他在隋唐两朝十分著名,隋朝时期,他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朝时期,阎立本官至宰相,被封为博陵县男。

阎立本和父亲阎毗、哥哥阎立德父子三人都以工艺、绘画而闻名于世。

阎立本擅长丹青,唐太宗在位时期,他官居要职,深受太宗宠信。太宗知道他擅长画画,还亲自下旨,让阎立本为他画像呢!

有一次,南山出现了一只凶猛的野兽,伤了好些人,百姓日夜惊慌,太宗便派了勇士去抓捕猛兽。

可惜啊,最后朝廷派去的勇士不顶用,没抓到猛兽,最后却是虢地的王元凤自报奋勇为民除害,一箭射死了这只猛兽,声名大噪。

太宗听说此事以后,非常欣赏王元凤,为了纪念王元凤射杀猛兽,太宗特指命阎立本画下王元凤杀猛兽的惊心动魄的场景。

阎立本领旨作画,最后画出来的作品,栩栩如生,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没有一个不惊叹于他的画技的,太宗见了也称赞不已。

被人夸奖的感觉自然是极好的,经过此事,阎立本高超的绘画功力可谓是人人皆知了。

后来,又有一次,太宗与大臣们乘舟在御苑的池中游玩赏景,看到池子里有怪鸟在水面上浮游,太宗手拍船栏杆大声叫好,让在座的大臣们当场赋诗赞美。

太宗希望眼前的这幅画面能保存下来,便派人宣召阎立本过来画怪鸟。宫人当即向岸上传呼道:“召画师阎立本到青苑玉池拜见皇上!”

那时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听到传召后,急忙跑着赶去青苑玉池,到达以后大汗淋漓,累得半死。但他不敢耽搁,害怕怪鸟飞走,还没来得及休息,俯身池边就挥笔绘画起来。

众人都没有看到,埋头作画的阎立本脸上全是羞愧不堪之色。事后,阎立本对儿子说:“我小的时候喜欢读书,还好我的文章还算写得不错,但是我最出名的不是文章而是绘画,可是绘画却使我像奴仆一样地去侍奉他人,这是莫大的耻辱,你要深以为戒,以后不要学习这种技艺了。”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像阎立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相信并不是只有他一人有此感受吧!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8/11030.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