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阮籍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如此袂忽的人世,诗人将如何自保?值此深重的忧患,诗人又如何解脱?“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十字,乃大彻大悟语。末六句,诗人断《楚辞·远游》、《庄子·渔父》两章而取其文意。前四句,取《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句意,谓:三皇五帝既往,我不可及也;后世虽有圣者出,我不可待也。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魏晋:阮籍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鉴赏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句式与曹植《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相同,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只不过阮诗未写“白日”匿于何处,曹诗落实是“西山”。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说理;一重在写景起兴,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去此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闻人倓说“去此”指“去魏盛时”,谓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间转瞬即逝。由此可知,首句“朝阳”、“白日”之谓,不仅象征时光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的深层寓意。在这里,诗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与曹魏国运式微的感叹交融在一起,双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发,置于诗端而笼罩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统摄。

先是“人生若尘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强烈对比,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倾刻消亡罢了。

下“齐景升丘山”四句,再用齐景公惜命,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韩诗外传》曾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时说:“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论语·子罕》则记载孔子对一去不返的流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齐景公登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不永痛哭和孔子对流水的惜逝中,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对国运的双重忧虑,比先前的比喻和对比更深了一层。

如此袂忽的人世,诗人将如何自保?值此深重的忧患,诗人又如何解脱?“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十字,乃大彻大悟语。末六句,诗人断《楚辞·远游》、《庄子·渔父》两章而取其文意。前四句,取《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句意,谓:三皇五帝既往,我不可及也;后世虽有圣者出,我不可待也。不如登太华山而与赤松子游。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与仙人同游而有出世之想,语出《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末二句隐括《渔父》句意,表明要摆脱“怀汤火”、“履薄冰”(第三十三首《咏怀·一日复一夕》)的险恶处境,籍以自保和解脱,只有跟从赤松子,追随渔父,即或仙或隐,远离尘世之纷扰,庶几可以避患远祸,得逍遥之乐。——然而这不过是一时的幻想。仙则无据,隐亦不容,所以终究还是要跌回前面所描写的阴暗世界。

阮籍生当魏晋易代之际,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日趋残酷激烈。司马氏为篡魏自代,大肆杀戮异己,朝野人人侧目,亦人人自危,诗人也屡遭迫害。既要避祸全身,又要发泄内心的忧患与愤懑,因此,只能以曲折隐晦的方式,以冷淡的语言表达炽热的感情;以荒诞的口吻表现严肃的主题。这首诗即运用神话、典故、比兴和双重寓意的写法,致使其诗意晦涩遥深,雉以索解。钟嵘《诗品》说阮籍《咏怀诗》“厥志渊放,归趣难求”。可谓诗界知己。

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阮籍,一个穷途之哭的殉道者,却是自由潇洒的真风流

说起三国时期的各种历史事件和各种英雄名人,我们这些后人总是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和说不尽的争论。因为那样一个时代,发生了那么多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又出现了那么多那么多才华非凡的英雄人物和文人将士。后代的人们,总是对于一个很特别的历史时期有着特别深刻的追思与怀念。因为这些人们向往那个时期那些人们的生活的方式和生活方式体现出来的智慧,因为那是几千年前的老祖先的智慧和有趣,那是我们这个民族所拥有的独特的才华和故事。所以,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总是有着一种不能说清楚的吸引力。

我想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三国时期的时候,也就是魏晋时期的时候,有七个人的小组织特别的有名,而且他们组织的名字里面有竹林的“竹”和贤能的“贤”两个字。我觉得,这个名字的意义应该是寄托了这七个人对自己和对彼此特别美好的期许吧,希望他们自己都可以像古代的那些有名的贤士一样可以为自己国家的政治贡献出一份力量,他们也希望自己可以像柱子一样挺拔,可以拥有特别高尚的品格。他们希望,在这个特别混乱的时代里,他们都可以不用染上这些乱世的肮脏和灰尘,这是名士的想法。

而在这七个人之中,有一个人,我们应该会有很多人喜欢他,因为他的生活的方式和处理事情的形式都特别的有意思,这个人的名字叫阮籍。阮籍有一个特别悲惨,特别可怜的童年,因为在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离开他了,这个离开是指去世,所以阮籍是母亲特别辛苦的带大的。不过,阮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因为他从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一种和别的小孩子都不一样的天赋和才华,特别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阮籍八岁的那一年,就已经开始能写一些文章了。我想,不是任何一个小孩子都会有这种特别厉害的能力的。

阮籍因为有着一个很悲伤地童年经历,再加上自己也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人,所以,他在读书这个方面就特别的用功和努力,因此,因为他的用功和认真努力,他在特别年轻的时候就在当时的朝廷当了一个还不算太小的官。所以,其实可以说阮籍是一个特别争气的孩子,虽然自己的出身和家境都特别的不好,但是他最终还是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获得了和当时那些所谓的特别有钱特别有权势的人的一样的地位。我想,阮籍的这种敢于拼搏的努力精神也是特别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学习和借鉴的。

说起阮籍,这毕竟也是魏晋时候的一个特别有名特别有意思的名士,所以一定会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我记得有这样一个关于阮籍的有意思的事情,说是当时的朝廷的主子司马家族的人想要和阮籍成为亲家关系,就是为了把阮籍这个有用的人拉到自己这边来。阮籍虽然自己在这个朝廷做事情,但是对于这个朝廷的处理事情的方式,还是十分不满意的,所以他就不想答应这个亲事。因此,他把自己灌醉,这一醉,就醉了六十多天,当然,这一门亲事也只好说不成了,虽然不知道阮籍是真的醉了这么多天还是假的醉了这么多天,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他对于自己的底线的把握的度还是可以的。

阮籍因为喜欢读的书都是一些比较潇洒,自由的,再加上,当时的政治环境特别的复杂和黑暗,所以他就特别的想摆脱掉这种乱世里面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同时他又有一些无法摆脱的理由,所以他就特别的难受。

大家应该是都听说过的吧,阮籍特别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一个人拉着一匹马,到处走来走去,如果走着走着没有路了,他就把马栓起来,开始放声大哭,而且这件事情的频率还是挺高的。为什么阮籍要这样哭呢?那是因为他心里很难过,很难受,他想要找到一个可以发泄自己的这种特别苦闷的情绪的方式,而哭,放声大哭,应该就是最好的方式了。从阮籍的这些做过的事情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阮籍是一个特别特别向往自由的人,可是又被当时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条件给限制住,所以,他一直都过得特别不开心,所以他才会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去发泄自己的不开心。

阮籍:最后的倔强,就是大哭三场!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阮瑀在随曹操南征的途中染病死了,三岁的阮籍没了父亲。生活早早地向这个幼儿展示了悲苦的一面。后来,唐人写了《晋书·阮籍传》,通篇都是故事,却没有记载父亲去世那一次,他有没有哭。大概是没有的,他那时候还太小,不知道没了父亲的庇护,迎接他的会是怎样的人生。他后来知道了,于是大哭,哭了三次。

第一次是母亲去世时。当时,阮籍正和友人下棋,听到消息,他的朋友就要停止不下了,可阮籍却坚持要“请终此局”:一定要下完这盘棋。待到下完棋,他号哭一声,吐血数升。母子永别,从此他的人生没了去处,只剩归途。

阮籍没有留下文字描述自己当时有多悲伤,但是一千多年后,一位坐在轮椅上作家写出了这种情感,他在母亲去世之后开始回想在自己最绝望痛苦的时候,母亲的所思所想,然后发现母亲其实比他更绝望更痛苦。他转着轮椅留下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而他当时只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才意识到这些。

阮籍的哭里,大概也有这些内容吧,他不得志,愤懑,抑郁,殊不知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里总是加倍的。但他要在母亲去了之后才能想到这些,并意识到从此他在这世间的一切再也没有一个安心的容纳处了。所以只能像初来到世上时那样,痛哭。

不久,阮籍又哭了一次,这一次是为一个兵家女子。传言中这个女子才貌双全,不幸还未出嫁就香消玉殒。之所以说传言,是因为阮籍并不认识这家人,但听到消息后,他却跑到了兵家女的灵堂上大哭了一场。

余秋雨后来在《遥远的绝响》中写道:“这眼泪,不是为亲情而洒,不是为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荒唐在于此,高贵也在于此。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声,中国数千年来其他许多死去活来的哭声就显得太具体、太实在、也太自私了。终于有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像模像样地哭过了,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春,只为异性,只为生命。依我看,男人之哭,至此尽矣。”

阮籍哭的时候大概想到了很多,比如时光易逝,比如虚度的人生,比如未曾实现的初志,就像那个女子还没有来得及绽放的生命。人生路上,大家都是天涯沦落人,无以回应,就洒一淗泪吧,解脱的人已经解脱,余下的人还要继续往前走。

很久很久之后,史书上记载,阮籍又一次痛哭。那天,好友嵇康行刑,阮籍自己驾着车漫无目的地沿着一条路一直走,走到路的尽头,放声大哭。那一次他哭了很久,他是从无论怎么走都会行至尽头的路,想到了当下穷途末路的知己以及自己,所以悲从中来。

他那一天一定疲惫而悲伤,生命的无常、人生的短促、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让他觉得无力。他是一个不断被时代和自我拉扯的人,他做不到像嵇康那样彻底反抗然后惨烈死去,也没办法像山涛、王戎和向秀那样投靠司马氏做大官。他觉得自己也没有路了。人生实苦,所以只能痛哭。

阮籍一生都活在挣扎中,他遗传了父亲的才气和清高,却没有机会学习父亲的处世之道。但他却以划伤自己为代价,活出了一个人该有的模样,并留给世人一个清冷的身影。

一千多年过去了,山阳县的那片竹林,至今还燃烧着古老的翠色,却再也没有滋润出一个如阮籍般饱满、健全的生命。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8/11860.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