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庄子是一口井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叶春雷

文|叶春雷人在得意的时候,是不会想到庄子的。一旦失意,这才把庄子想起来,感觉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一样。其实对于那个溺水的人来说,这根稻草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但在心理

文|叶春雷

人在得意的时候,是不会想到庄子的。一旦失意,这才把庄子想起来,感觉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一样。其实对于那个溺水的人来说,这根稻草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但在心理上,起码有那样一点安慰,觉得自己抓住了一点什么,可能还是有救了。

人其实是很势利的。人对庄子的爱,其实就包含着这样势利的成分在。我是个爱庄子的人,我对庄子的爱,其实也是包含着势利的成分的。而且现在提笔遥望庄子,说明我的人生,可能又落回到某种低谷吧。

人其实不仅势利,有时是很容易灰心的。我觉得这是人性中难以抹掉的弱点。人一旦灰心了,就会想起《庄子》里那个“心如死灰,形若槁木”的经典形象来。其实庄子是非常诙谐风趣的一个人物,谈锋甚健,精力充沛,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半死不活”的形象。

所以,在我灰心的时候,我是提着一个水桶来到庄子身边的。庄子应该是一口井,虽然他说过,“甘井先竭”,他怕自己是一口井,特别是一口盛满甘甜井水的井。可是,对天下那么多失意的人来说,也许根本谈不上失意,只是对暂时灰心的人来说,庄子就是这样一口井,人们需要从这口井里,汲取一点甘甜的井水,来润润干枯得发苦的喉咙和灵魂。

庄子虽然说“甘井先竭”,仿佛一个小气鬼的口吻,但庄子从灵魂深处,是喜欢别人提着木桶来到他的身边的。庄子有着大海般磅礴的气势,他的文笔,就像大海一样的汪洋恣肆,他瞧不起坐井观天的青蛙,自然是不会顾忌人们到他的井中打水的。庄子这口井的井水,是像大海一样永不枯竭的,就像《秋水》里写的大海一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庄子是那么大气磅礴的一个人,他怎么会计较几个精神萎靡的人到他的井中去汲几桶水呢?

人们需要庄子,就像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旅人需要一口井,哪怕是一口苦井咸井。而事实上,庄子这口井的井水,是多么清澈甘甜呀,每一个在精神上经过长途跋涉而显得疲惫不堪的旅人,都会贪恋这甘甜而清凉的井水,何况这井水在静夜中,还要倒映出那么美那么圆的一轮精神的月亮——庄子美丽的脸庞。

事实上,在精神的静夜中(是精神的静夜,也许在喧嚣的白昼,只要心静下来,就会进入那精神的静夜之中),每个人都能在这口井中看见庄子美丽的脸庞,带着葛巾的满月一样美丽的脸庞。一个在生活中受到点委屈的人,自然也有受尽委屈的人,一看到这张月亮般清明温润的脸庞,就会像受到委屈的孩子投入妈妈的怀抱一样,幸福的泪水像清泉一样奔涌。当所有的委屈都化为盈盈的泪水奔泻而出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升起一轮最盈满的月亮。

庄子,是一个能够掏出我们内心的委屈和灰心就像掏出我们眼底的泪水一样的人类精神的母亲。

所以我说,会有那么多精神上失意的浪子,围拢庄子像围拢一口井,像凄凉的冬夜围拢一堆篝火,像除夕夜所有的亲人围拢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庄子是一口美丽的井,这口井掘得很深,一直联通到每个人灵魂的最深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精神上,还是一个哺乳期的婴儿,每个人都需要这口井甘甜的乳汁来哺育自己,特别是在自己精神上失意苦闷的时候。

汲取了庄子甘甜的井水之后,我们浑浊疲惫的眼睛一下子重新变得清亮,我们站在大地上,但我们的灵魂已经超拔于大地之上,我们变成《庄子》里那只“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我们把疲惫与灰心从羽毛上抖落,干净利落地全部卸落到大地之上,正如庄子这眼井呼啸着,从大地的深处直冲而上一样,我们这只大鹏,也从大地的表面直冲而上,大地迅速收缩,最终变成一颗泥丸,任你团弄。庄子的气魄与惊魂,就在这时附着在你的灵魂之上,真是“十日并出”,好不壮观的景象呀!

拥抱庄子,像拥抱一口井。拥抱一口井,像拥抱庄子。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1月刊)

[解 读]庄子是大智大慧之人,他以独特的视角,精妙的论述,非凡的想象,向我们展示了道学的魅力。庄子像一个飘忽的谜,时而超迈特行、汪洋恣肆,时而清明透彻、柔静莹洁,玄思中呈现诗境,诗意中蕴含哲理。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智慧,无尽的诗意。尤其是失意的浪子,精神萎靡的世人,庄子的思想智慧更是他们解脱的良药,精神的家园。庄子是一口井,井水清澈甘甜,它慰藉心灵,滋养灵魂,让人们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重新找寻到生活的快乐。文章比喻新颖,视点独特,以一口井来形容庄子思想的深邃,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让人耳目一新。其次文章立足现实,出入古今,将古典与现代交融碰撞在一起,运用典故而不拘泥,分析透彻深入,溢满智慧,全篇充满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读来令人颔首不已。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sanwen/mingjiasanwen/2020-01-18/27854.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叶春雷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