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平头沟的朝气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马步升

文|马步升天终于放晴了。在那个下午我走进了锦屏镇一个名叫平头沟的村庄。平头沟村距离崇信县城大约七八里路程,来这个村庄完全出自偶然。整体脱贫以后的崇信县,举办了一场规

文|马步升

天终于放晴了。在那个下午我走进了锦屏镇一个名叫平头沟的村庄。

平头沟村距离崇信县城大约七八里路程,来这个村庄完全出自偶然。整体脱贫以后的崇信县,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论坛,我作为受邀嘉宾,亲身感受到了崇信上下对发展的渴望。会议期间,有人说,崇信的一个村庄将原来的土窑洞改造为养牛场。我心下为之一喜。我是在土窑洞长大的,离开老家几十年了,对土窑洞有着磨洗不去的记忆,也对土窑洞的诸多优越性有着相当深刻的体验。可是,在这二三十年间,我去过黄土高原的许多村庄,让我颇感无奈的是,土窑洞差不多都废弃了,它们像是一只只干涩迷茫的眼睛,远望着时代的车轮绝尘而去,而窑洞,在有些人眼里,几乎是贫穷落后的象征物了。固然,时代在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非但无可厚非,而且理所应当。但是,在新时代,土窑洞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走进平头沟村口,当我一眼看见一头头牛在一座座土庄院的空地上徜徉时,眼前为之一亮。养牛的土庄院大多为“崖庄子”,即利用自然地势,将黄土悬崖斩削齐整,挖出窑洞,留出一定空地,版筑起黄土院墙,一座漂亮的土庄院便形成了。这是黄土高原最常见的庄院形式。平头沟村的窑洞高大敞亮,院落平坦开阔,久雨后的阳光遍洒向阳的院落,一头头牛沐浴在阳光下,分外欢快。

在这里我遇见了梁老汉。他是那种在人群中格外有范儿、气场十足的男人。身材瘦削,但却挺拔,一身沾满黄土的粗布衣,外罩一件已经被黄土遮去本色的马甲。有意思的是,他的肩膀上搭着一根旱烟锅,垂挂在胸前,铜头,铁杆,玛瑙嘴。我解下来,拿在手中沉甸甸的。我说,你怎么还用这种古老的玩意儿,他笑说,香烟抽上没劲嘛。他给自己栽种旱烟,自己采摘自己抽。他相当自负地说,我这旱烟锅还有别的用处哩,哪头牛要是调皮捣蛋,我用旱烟锅教训它,碰上恶狗咬人,我这烟锅还是防身武器哩。我说胸前挂着长杆旱烟锅的梁老汉,格外威风,精气神都有了,像是一位全副武装的战士。梁老汉还戴着一副石头眼镜,古朴而高贵,我说你这眼镜有年月了吧,他说,这是家父留给我的,大概百年上下了吧,戴着老人用过的眼镜,也是一份念想。

说起养牛,梁老汉兴致大增。他今年已经七十九岁了,四代同堂。本来,生活不成问题,儿孙们都反对他养牛,都想让他一心不操、颐养天年的。但他不愿闲着,用他的话说,不养牛,没精神,和牛在一起,精神就来了。确实,与牛在一起的梁老汉,像牛那样精神。

梁老汉当下的养牛与先前完全不同了,他养的都是商品牛。这是优质牛种“秦川牛”的改良种,被命名为“平凉红牛”。这种牛,个头大,成牛大约都在千斤以上,加之品种优良、肉质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大受欢迎。“平凉红牛”成为平凉农村的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而利用废弃的土窑洞养牛,大约出自平头沟人的无心插柳吧。牛这种大牲畜,自从与人类结缘后,和农民一样,对土地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住在土窑洞里,行走在土地上,踏实,健康,阳光,完全不像关进水泥牛栏那样,或无精打采,或狂躁不安。在土窑洞养牛,可以减少建造牛栏资金三分之二以上,还可以节省土地,将废弃闲置的土窑洞利用起来,真是一举数得。在平头沟,养牛人不是梁老汉一人,而是一项普惠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也不是以前那种自养自用自销的自然经济模式,而是由公司提供基础母牛,统一配给饲料,科学化和模式化管理,生出牛犊归农户所有,成牛后,由公司按市场价统一收购。这种兜底运营方式,解除了农户的经营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梁老汉在自己的院落里独自养牛,仅去年,他一人便卖出一头成牛、四头牛犊,收入不菲。我说,你为家里贡献不小啊!他笑说,娃娃们都看不上我这点收入,我主要是为了自己高兴,人老了,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精神。

确实,梁老汉看起来很精神,比起像他这种年纪的人,要有精神得多。

平头沟是一个很大的村庄,开辟为养牛场的部分,只占了村庄的一角。原有的村民都搬到了公路边,住在整洁的水泥房或砖瓦房里了,形成一个很大的聚落。闲置的老村庄,除了养牛场这一片外,一条洪水沟的另一边,还有很长的一条沟,沟的两面,排列着一孔孔土窑洞,和一座座废弃的土庄院。

忽然有一天,当地的有识之士看到了窑洞村落的价值。他们立即行动起来,拿出规章制度,打响了乡村保卫战。他们将原来横亘在村庄间的洪水沟筑成梯级水坝,汇集洪水,在向来缺水的黄土山乡,已算得上一方有水的风景。水沟的那边,与养牛场遥遥相望的是那片已经废弃的杂树掩映的窑洞村落。聪明的商家也已经嗅到商机,与政府部门正在制定合作开发计划,总的思路是绝不能破坏村庄的原貌,他们从很多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传统村落那里获得了新的灵感,他们深知,所谓的农家乐,绝不是把城里的饭店搬到乡村。是农家,就得有田园风光,有自产的农产品,有家畜家禽,有牧童横吹,有真实的乡村生活,让人体验到农家生活的真谛,这才是农家乐。

现在到处都在说乡愁,留住乡愁的愿望无比强烈。其实,乡愁的本义,不仅是对乡村的留守者而言的,更是给离乡者留存一些乡村记忆。中华文明之光是从大地深处迸发出来的,不懂得中国农村,很难真正理解中华文化精髓。再者,让那些生长于城市的新一代人,在课余,在作业之余,在繁忙而烦乱的工作之余,有一个亲近土地的场所,借以换一换心境,补充继续前行的能量。

离开平头沟时,正是夕阳西下时分,阳光仍然明亮,梁老汉弯腰与他的牛在说着什么话,离老远,都能看到他志得意满的神情,另一些老人也在养牛场不紧不慢忙活着,个个兴致勃勃的样子。在如今普遍缺少年轻人的村庄里,时而会弥漫暮气,而同样缺少年轻人的平头沟村,散发的却是朝气。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sanwen/sanwensuibi/2020-01-03/26098.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马步升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