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赏析解读 《宋史·叶味道传》原文及翻译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礼部第一。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宋史·叶味道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礼部第一。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学谕①,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②涉于诞。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庙,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③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④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⑤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

译文:

叶味道,最初名叫贺孙,以字行世,又改字为知道,是温州人。少年笃志喜好古学,师从朱熹。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当时伪学遭到禁行,叶味道考策对时,全都依照程颐的思想学说,无所避忌。知举胡纮见到他的策对就将他除名,说:“这一定是伪学之徒。”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学禁解除,考中嘉定十三年(1220年)的进士,调任鄂州教授。

宋理宗访求朱熹的门徒以及其所写的书籍,部使者就把叶味道的事迹上报,朝廷派他主管三省架阁文字。升为宗学谕,轮流入对时,叶味道说:“皇上致力于学问,这是天下人的福气。(您)一定要坚守志气来固守所学,谨慎对待细小之处来验证所学,端正纲常来磨砺所学,取用忠言来充实所学。”到了上奏时,就又述说帝王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最后他又说:“言语宣发内力就会衰减,文辞取胜意蕴就会空虚。”随从臣子有人推荐叶味道(认为他)可以做讲官,于是授任他为太学博士,兼任崇政殿说书。

依旧例,说书的职责只是对《通鉴》进行讲说,而不涉及经书。叶味道请求先讲说《论语》,皇帝下诏应允了他。皇帝忽然问起鬼神的事理,怀疑伯有的事情牵涉荒诞。叶味道回答说:“阴阳二气的聚散,即使天地也不能改变。有的人死了然而魂魄仍然不散,这是常态。有的人不得善终而魂魄郁结不散,这是变态。所以圣人设立宗庙,来区分亲疏远近,正是用来教化百姓亲近,参与、调节人与天地的关系。现在伯有获罪而死,他的阴魂不散,成为妖成为厉鬼,让国人上下因为他不安宁,在这时如果为他立子泄来侍奉他的后人,那么或许鬼神有知,不会不安宁的了。”大概是讽谏皇子赵竑的事情。

三京用兵,朝廷的大臣、边境的将帅都进言说这是机会。叶味道呈上议状,认为:“开边拓疆,应援倍加艰难,摊派日益繁重,转运粮饷日益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立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他在经筵上奏事时,没有一天不重申这些看法,洛阳的军队不久传来战败的消息。于是人们认为叶味道能见微虑远。

叶味道的奏书陈言,没有一句不是引导和辅佐,以求切合皇帝自身;旁征博引循环往复,推求达到治道。叶味道升迁为秘书著作佐郎而去世。讣告一出,皇帝为之震惊痛悼,拿出国库的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升官一级且任用他的后人,这是旧例所没有的。 

宋代文学:通俗化、较强的现实性

宋代的文学跟唐代的文学有些许不同。

城市的畸形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促进了宋词的繁荣,并且为“说话”、说唱、戏曲等民间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封建文化的全面高涨,使宋代作家具有学者化的倾向,不少作家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一般都能掌握各种文体,并喜欢在文学作品中炫耀他们渊博的书本知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派别斗争使宋代诗文.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论辫色彩。积贫积弱的国势,决定了宋代文学缺少汉、唐文学那种恢宏开阔的气魄,严重的民族矛盾,激励进步作家高唱爱国主义的时代最强音。而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学往往带上说教色彩,理学家的白话体语录,对宋代文学的通俗化、采用口语,也有一定的影响。

宋代文学,是继唐代之后我国古典文学的又一繁荣时期,也是文学发展史上的转变时期。就其发展特征夹讲右以下几点得注意:第一、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扬。第二、文学样式的丰富,和文学创作的全面繁荣。第三、话本小说和戏曲的兴起,具有划时代的转折的性质,标志答中国古代文学由以抒情为主演变为以叙率为主。宋代的词极为兴盛,诗、宋词,元曲之说。甚至被当作宋代文学的代表,有唐讨、木词,兀曲之说。对于词代表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这种提法,有些学者尚有保留。他们认为宋词比起宋诗来,作家作品较少(存诗最多的陆游,有诗九千余首,存词最多的幸弃疾,只有词六百余首),题材内容也显然狭窄,宋词上不逮唐诗,下有愧于元曲这样说法也不无道理。宋代,异彩纷呈,蔚为大观,最有创造性,也最能表现人们的真实感情,其手法之细腻,韵味之深,别有一种艺术魅力。

词这种重要的韵文样式,至宋而发展到极致,这是被历代文论家所公认的。从北宋初期开始,晚唐五代的浮艳词风已逐渐在改变,至。苏轼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传统风格,使词一成为一种可以表现多方面内容的新诗体。辛弃疾在苏轼革新一的基础上,把词弓!向慷慨激烈的壮歌,进一步丰富了词的表一现功,南宋后期,词人追求典稚工丽,讲究字句格律,又一把词拉回至叮花香月色的刁、天地,导致词白勺衰落。一 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唐代古文运动,取得一较彻底的胜利。宋代散文发展了韩愈“文从字顺”的一面,一建立起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传统,进一步摆脱了汉魏以来辞赋一家的习惯,成为元明清散文作家学习的规范。从宋代开始,一古文代替骄文的地位占有了文坛,成为散文创作的主流。然一而,宋代的散文却忽视了韩愈“沉浸酸郁”、新奇险怪的一面。一般说来,宋代散文没有唐代散文那样悠肆雄放。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所说的“长于议论而欠弘丽”,可以作为对宋代散文的概评。

末代诗歌在唐诗已发展到顶峰的情况下,以其新颖的构思,冷隽的理趣,瘦硬的笔调,独辟蹊径,在唐诗之外而别树一帜,虽然它总的成就不及唐诗,但独具面目,自有其特色。但它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损害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形象美。

随着诗、询、散文创作的繁荣,宋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也有较大的发展。苏轼的文艺见解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欧阳修首先应用诗话这一形式来评论诗歌,继起的有司马光的《续诗话》和刘放的《中山诗话》等。此后,写作诗话者越来越多,蔚为风气。宋代的诗话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严羽的《沧浪诗话》,对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阐述了系统的见解,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宋词创作的理论,虽不及宋诗,但也出现了张炎的《词源》这样的专著。从李清照、姜夔等人论词片段言论看,也有许多值得重视的见解。

在宋代民间说唱表演基础上产生的小说,比起诗词古文来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当时说唱文学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今天见到的只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话本小说的出现,标着我国叙事文学进夕、新的时期,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话本小说运用通俗的语言和群众喜乐见的形式,直接反映了都市生活和市民的思想感情,而且第一次把统治阶级所卑视的小人物作为正面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加以歌颂。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5072.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