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文译读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作品的开篇写时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安于贫贱,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之感。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样。所以下面写到禅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穷。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相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有了前面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宋代: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年二月早春时节,冰雪都开始融化了,寒冬时节沉睡了已久的苕溪,夹带着几丝绿色,潺潺涓涓,向东流去。

我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时节,伴随着窗外稀稀落落的雨声,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

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禅学,但病魔缠身;北栅所居住的天经精于儒学,又安于穷困。

我忽然想念他们,于是就荡舟寻访这二位老友。在春风的吹拂下,我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是何等的风流俊逸!

注释

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

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

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儒先:形容天经精于儒学。固穷:安于穷困。

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赏析

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旧历二月,陈与义寓居苕溪畔的青镇,怀念对岸的两位朋友天经和智老,因而写下这首诗。

作品的开篇写时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安于贫贱,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之感。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样。所以下面写到禅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穷。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相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有了前面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至于见到友人后的情形,却全都忽略了,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但作者另有一诗题为《与智老天经夜坐》:“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其中对雨夜谈禅的描写,正可与此诗互相补充。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这一联写诗人观赏杏花,以诗自娱,以自然清新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却并未道出诗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就对仗来说,此联除了“里”、“中”外,其余都不算工对,但也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作者在古典诗歌的对仗艺术上所作的探索,因而曾被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列为“宋朝警句”。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六中对此作了分析:“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变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贾岛‘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翻窠换臼,至简斋而益奇也。”对仗要求和谐工稳,是六朝以来的总体趋势;但至唐代发展到极致以后,一些有创造性的诗人如杜甫、韩愈等又致力于打破已成模式化的对仗方式,力图求新求变,突破这种工稳,以求得在不平衡中的平衡。到了宋人手里,就更是有意识地忽略字面上的工稳,而着重于两句之间的内在联系。陈与义的这一联,上句写客中吟咏送日的宁静、淡泊,下联写一个清丽的境界,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至于两句之间在字面上是否的对,倒没有特别注意。从这个角度看,这联诗也反映了宋人对唐诗的发展。

相关阅读

宋朝的人全在宋词中

中华历史博大精深,历经24个朝代,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国力强盛是为唐,渗透周边是为唐;文化盛世是为宋,商贸发达是为宋。在所有朝代中的好的一面几乎都被唐朝夺走了贵冠,那么作为唐朝的接班人。宋朝又有着怎么样的表现呢?小编今天将带领大家揭开宋朝的神秘“面纱”,重点介绍宋朝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词后面的故事。

提到宋朝,不得不提的就是宋词。所谓“唐诗宋词”,宋朝的词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独领风骚。宋朝的词句可谓朗朗上口,作词人也是来自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诸如,苏轼的一阕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不仅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他也是朝廷效力的。虽然仕途坎坷,但是作为文人还是一枝独秀的。再者,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光是品析这阕词,一股忧伤之情油然而生,更何况古代的词是可以唱的。下面这位是宋朝抗金将领,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对人生的感慨融入到词句中去,这阕词中的“百度”一词被如今全球最大搜索引擎所引用。一名武将,粗中有细,可见当时词对宋朝的影响很深。宋朝的著名词人还有很多,岳飞、范仲淹、欧阳修等等。

宋朝的词人甚多,宋朝的改革家也不少。王安石作为宋朝变法革新的领袖人物,“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只怪生不逢时。王安石超前的改革观念影响到了保守派的利益,在朝堂上只能拉拢急功近利的官员作为左膀右臂,改革体制从朝廷到地方的实施根本是换了一个制度。原本为布衣着想的王安石,却成了当时百姓眼中的罪人。此话怎讲?且听小编细细道来。首先,王安石提出“均富论”,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其次,王安石著名的“青苗法”,开创了贷款的先河。“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他曾在鄞县做官时做过实验,这套法令深受百姓的拥护,效果不错。

王安石力排众议

“青苗法”的本意上是延缓农民纳税,甚至可用低利息向朝廷借用粮食,出发点是农民的利益着想,却推行到全国时候却碰了壁。目不识丁的乡农们去申请青苗法的借贷时,需要填写借条。结果在借贷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不仅需要花银两交别人代写,而且贪官污吏更是擅自修改了申请借条,将原本很低的利息改成了原本的几十倍利息,成为了古代的“高利贷”法令。本着为农民做好事的法令,却在推广过程中变了戏法,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王安石变法因此也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不畏浮云正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也是王安石抒发内心的无奈、自勉。

用李清照的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形容他作为恰当。蒙古军总帅忽必烈曾亲自劝降他,并加以高官厚禄,宰相之职。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宁死不降。他是宋代著名抗元名臣,文天祥。文天祥做人如同他写的词一般大义凛然。其实,有很大部分因素与他的出生以及环境有关,早在文天祥出生的前一年,蒙古大军已经出兵攻打南宋。目睹了太多的家破人亡,才能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自此流传千古。最后,忽必烈因为怕文天祥这种硬骨头,今后聚众起义,不得不杀了他。

在小编的印象中,每个朝代的文化代表每一代人对生活的追求。古代文人大多抒发赏花、赏月、赏酒、赏美人的愉悦之情,只有宋朝的词,既有大义凛然的豪言壮语,又有生不逢时的感慨无奈,同时还有凄凄惨惨戚戚如此对国破家亡的感伤之情。由此可见,宋朝的人努力过了,只能结果并不那么重要了。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11/22951.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