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村上春树《斯普特尼克恋人》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斯普特尼克恋人》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1999年4月首次出版。该小说描述了沉迷于写作的一女青年陪同一位“爱上”了她,并年长她17岁的女子去欧洲旅游,然后在希腊一小岛上神秘失踪的故事。

村上春树《斯普特尼克恋人》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2017年2月24日,长篇小说《骑士团长杀人事件》由日本新潮社出版。

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

村上春树尽管骨子里是日本式的,但其视角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化了的。他往往用非日本的视角来审视、把握、感受日本社会的一切,用一种非日本的语言来诘问日本的当代话语。举个简单例子,小说主人公看的哲学书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文学作品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托马斯·曼的《魔山》、赫尔曼·黑塞的《在轮下》;听的音乐自然清一色是西方的;就连在医院看护奄奄一息的病人讲的都是古希腊悲剧里的人物。

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一体化。村上小说中经常出现类似寓言、神话等离奇荒诞的情节,如《寻羊冒险记》、《舞!舞!舞!》中的鼠和羊男,《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世界尽头”,《奇鸟行状录》中的zos房间等一系列情节等。

村上是通过使现实世界虚无化、使虚无世界现实化来讲人事物的本质的,他借此重新构筑现实世界,却又强调新的世界的虚无化本质,并在这一基础上把握存在的本质,把握自己意识的根。在村上那里,任何世界都归结为意识,而意识的根即是意识自己。

获奖记录

文学类

2015  安徒生文学奖(获奖)

2011  西班牙卡塔龙尼亚国际奖(获奖)

2009  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

2009  第64届 每日出版文化奖 《1Q84》(获奖)

2007  朝日奖(获奖)

2007  第一届 日本早稻田大学坪内逍遥大奖(获奖)

2007  桐山环太平洋图书奖   《盲柳睡女》(获奖)

2006  捷克法兰兹卡夫卡奖   《Blind Willow,Sleeping Woman》(获奖)

2006  World Fantasy Awards 《海边的卡夫卡》 (获奖)

1999  桑原武夫学艺奖   《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获奖)

1996  读卖文学奖    《奇鸟行状录》(获奖)

1985  谷崎润一郎奖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奖)

1982  野间文艺新人奖  《寻羊冒险记》(获奖)

1979  群像新人文学奖 芥川奖候补 《且听风吟》(提名)

1980  芥川奖候补     《1973年的弹子球》(提名) 

《斯普特尼克恋人》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1999年4月首次出版。该小说描述了沉迷于写作的一女青年陪同一位“爱上”了她,并年长她17岁的女子去欧洲旅游,然后在希腊一小岛上神秘失踪的故事。

二十二岁那年春天堇有生以来第一次堕入恋情。沉迷于写作的少女堇,突然宣称“爱上”了她的音乐同道、年长17岁的中年美女敏,成了她欧洲之行的旅伴。然而在希腊的小岛上,堇却神秘地失踪了,因为她发现她的“恋人”只是一个躯壳,而灵魂已在一个惊险之夜失去了。绝望于异性之爱的堇,甚至连同性之爱也不能得到。

村上春树之前的小说叙事模式大都是以男主人公的口吻,用一种主观的视角去体会、发现事件的发展。去表明小说中各种人物的关系,以此来牵动读者的视线。例如村上春树最有名的一部小说《挪威的森林》,小说一开始就是男主人公“我”——渡边在飞机上偶然听到甲壳虫乐队所演奏的曲目。进而引发出十几年前的回忆,男主人公在回忆中向读者讲述自己、直子、绿子等人在那时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就小说中的这特质曾说过:“二十年来,是用这种朋友般亲切的第一人称方式讲述故事一直是村上春树叙事策略的中心环节。……在村上春树绝大数叙述者为‘我’的作品中,唯一存在的‘个性’就是‘我’本人,他的领悟力一直令我们着迷。其余人物只是他心灵的映射。”可以说之前的村上春树采用第一人称来决定他小说中的叙事,既让读者感·到亲切的同时,又明显地感觉出距离。但在《斯普特尼克恋人》中,村上春树终于抛弃以往的单一人称的叙事,尝试为多角度、多视点的叙事。

“变强本身并不是坏事,当然。但如今想来,我太习惯于自己是一个强者这点了,而不想去理解众多的弱者。太习惯于健康了,而不去理解不健康的人的痛苦。每当见到凡事焦头烂额走投无路的人,就认为无非是其本人努力不够造成的,将常发牢骚的人基本看成是懒汉。当时我的人生观,虽然牢固而又讲究实际,但缺乏广博的温情与爱心,而周围没有任何人提醒我这一点。”

就这一段文字,这书在我心里就是满分了。自己常年一直挂在嘴里的就是叔本华和康德的哲学思想,坚持信奉因果报应。每当遇到可怜之人时,嘴里碾出来的即“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坚持在自己所谓的“更强之路”上奔驰,但其实自己是否确定自己所作所为就是正确的都有值得考虑。慢慢的,自己也变得犹如钱先生书中说的“冷血动物”一般。自己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大概是做了一场梦,也不记得何时睡着,只能看见梦中的自己慢慢沉沦。

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究竟是过于理性?还是已经冷血?也许是前者,抑或是后者,可能两者兼有,孰因孰果也不得知。总之,我现在虽然非常努力,但是我从没有踏实的感觉。

经典语句摘录:

1.所谓理解 通常不过是误解的总和.

2.她总是觉得自己的心位于远离人们喧嚣声的地方。

3.那分明是我的脸,却不是我的表情。

4.人的一生应该走进荒野,体验一次健康又不无难耐的绝对孤独。从而发现只能依赖绝对孤单一人的自己,进而知晓自身潜在的真实能量。

5.我们尽管是再适合不过的旅伴,但归根结底仍不过是描绘各自轨迹的两个孤独的金属块儿。远看如流星一般美丽,而实际上我们不外乎是被幽禁在里面的,哪儿也去不了的囚徒。当两颗卫星的轨道偶尔交叉时,我们便这样相会了。也可能两颗心相碰,但不过一瞬之间。下一瞬间就重新陷入绝对的孤独中。总有一天会化为灰烬。

6.世间大多数人看上去对这种恐怖或不安几乎都无动于衷,一有机会就想以惊人坦率的语句谈论自己,诸如说什么“我这人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傻瓜似的”、“我这人敏感脆弱,和世人打不好交道”、“我这人专会洞察人心”等等。然而,我多次目睹“敏感脆弱”的人无谓地伤害他人,多次目睹“心直口快”的人不自觉地再三强调于已有利的歪理,多次目睹“专会洞察人心”的人为并不难看穿的表面奉承所轻易欺骗。如此看来,事实上我们对自己到底又了解什么呢!凡此种种,我越想就越不愿意谈及自己本身(即便有谈的必要)。

7.当然,地球并非为了让人发笑心旷神怡而苦苦地绕着太阳转的。

8.“变强本身并不是坏事,当然。但如今想来,我太习惯于自己是强者这点了,而不想去理解众多的弱者。太习惯于健康了,而不想去理解不巧不健康的人的痛苦。每当见到凡事焦头烂额走投无路的人,就认为无非是其本人努力不够造成的,将常发牢骚的人基本看成是懒汉。当时我的人生观,虽然牢固而又讲究实际,但缺乏广博的温情与爱心,而周围没有任何人提醒我注意我这一点。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haoshutuijian/jingdianduwu/201906/6907.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