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丹青《多余的素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多余的素材》是陈丹青归国前夕写成的另一部纪实文集,其主题首次越出“艺术”之外,触探人性的深浅,文化的歧变。在书中,时代的质感体现为日常细节,历史的分量,举重若轻,那就是我们亲历的生活,而作者严肃地戏称为“多余的素材”。

陈丹青《多余的素材》

作者简介:

陈丹青,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1953年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陈丹青自幼喜欢绘画,在初中毕业还是个16岁的孩子时,即被“文革”流放农村。

1970年至1978年,陈丹青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

1973年,出了《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三四本连环画;

1974年,又被调到省里参加油画创作班,开始画革命油画,他的第一张油画创作是《老将和小将》。

1975年,陈丹青为小说《青石堡》创作插图。1975年3月,陈丹青又辗转到苏北插队,当时他的油画和素描功底已经相当扎实,其作品在南京艺坛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1976年,陈丹青创作了大型油画《给毛主席写信》。

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使他获得了一纸文凭。

1980年,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西藏组画》而成为中国艺术界巅峰人物,引起极大轰动,至今余韵不绝。

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

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

2000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10月,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愤然辞职,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

作为作家的陈丹青,出版了一系列文学作品:《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多余的素材》《退步集》等十几部书。内容涉猎社会、文化、艺术、教育、文学、人物、历史、音乐、建筑、两性、城市等等方面。其中2005年出版的《退步集》售出10万册,至今已第19次印刷;《多余的素材》在北京三联书店上柜仅一周,便以近千册的销量登上排行榜;陈丹青的书都是畅销书的头几名,香港2008年最受欢迎50本书,第一个就是他的《荒废集》,而且台湾也将出版他的书。写作是他于绘画、演讲之外的又一巨大影响。

陈丹青曾问读者,“为什么喜欢读我的文章呢?”有人答:“大约我们压抑太久了吧。”还有人答:“看你的文字很爽。”陈丹青文字的魅力,部分源自性情、器识;另一部分则和他的画一样,建基于强大的写实功力。他有捕捉并且再现细节的天赋。人性的深浅、文化的歧变,在他眼里不过是有质感的日常细节。

2000年,陈丹青从美国纽约回国,随即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美院当时成立四个纯艺术教学研究室,分别为“吴冠中研究室”“张仃研究室”“袁运甫研究室”以及“陈丹青研究室”。

2000年5月,报考清华美院博士生的24位考生中,有5名入围,但最后因外语而全部落榜。清华美院考虑到是陈丹青首次招生,让这5名考生以博士课程访问学者名义成为陈丹青的学生。第二年,这5人再次因英语而失败离校。

2001年第二次博士生考试,22名考生只正式录取2名博士生、2名访问学者。而同年,首次接受硕士生报考,却没有一个人通过英语和政治的两科考试。因此,陈丹青曾长达3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

2002年的硕士考生中,一位绘画成绩位居第一,却因英语和政治各差一分落榜。陈丹青向学院通融未果。此后一年,这名考生在北京租房,专攻外语和政治,翌年再考,还是专业第一,政治过关了,但外语仍未及格,依然被拒之门外。陈丹青说:“我不想怂恿她考第三次,对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这样的考试是不折不扣的荒谬和侮辱。”而这名考生却已在英国读硕士。

陈丹青不认同现行考试制度,不认同教学大纲,不认同排课方式,不认同艺术学生的品质以“课时”与“学分”算计。他认为人文艺术教育不应该以英语和政治考试分数作为首要取舍标准。他也不能适应“学术行政化”的体制:“在我奉命填写的所有表格中,完全无法体现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结果”。于是,他“不想再玩下去了”,遂递交辞呈:“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2004年末,陈丹青愤然辞职,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厉声讨伐。

陈丹青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在与现行制度不相适应时,他没有选择委曲求全,他一如既往地坚持了自己——真实,为此不惜公然站出来充当反对体制的先行者。

荣誉称号

影响中国的五十位公共知识分子(2004年)

中国十大精英男士(2005年)

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2008年)

大时代锐仕(2011年)

最受读者关注作家(2011年)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荣誉教授(2011年)

中国理想主义者(2013年)

《多余的素材》是陈丹青归国前夕写成的另一部纪实文集,其主题首次越出“艺术”之外,触探人性的深浅,文化的歧变。在书中,时代的质感体现为日常细节,历史的分量,举重若轻,那就是我们亲历的生活,而作者严肃地戏称为“多余的素材”。

1968年,“文革”乱世,我满十五岁,趁乱学起油画来。在大墙面大铁皮上才画了几幅毛主席“红宝像”,我就认定自己已经是个法画家。冬季头一场雪,我约了两位大我几岁的工人画友,郑学明,李云晖,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阳公园,瞄准园外那座有五个圆顶的东正教教堂画写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卢湾区抄家物资管理办公室,但圆顶不容易“抄”走,我们早就选定一下雪就画它:它多像苏联画册中的景象——什么是苏联,旧俄、东正教,我们全不懂,但那又怎样!

这一册散文集,以日常细节牵动种种记忆,并获得历史感,本次修订增添或更换部分罕见的老照片,佐证文字,为许多变形、遗失,但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历史,提供了独特的图文叙述。

目录

    修订版序

  引

  题记

  我的第一次油画风景写生

    我的第一次油画肖像写生

  我的第一次素描人体写生

  归国的确认

  闲散美人

  炎黄子孙

  饭米穗

  大上海

  参考与消息

  《上海快车》

  表皮脂肪

  基本如此鬼见愁

  青春的名实

  动物凶猛

  乡村骑士

  捉奸与鸡汤

  恐怖与效果

  阶级与钢琴

  牺牲与死亡

  怀旧与革命

  红色娘子

  《红色娘子军》

  看煞

  瓦西里、沙夏、艾莲娜

  弗哭

  胡说

  形式与形式感

  形式、样式、模式

  邱岳峰

  于是之

  亚明

  赵丹

  颜文

  老家伙与小家伙

  人犹如此

  树何以堪

  单身囚禁

  胡兰成

  革命与相貌

  北伐与战争

  民国的下午

  民国的教授

  民国的教师

  凄凉的喜悦

  鲁迅的墓园

  众所周知

  《丝瓜》

  彼哉

陈丹青老师曾在书中提过,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嬉皮士男女都是赤条条在画室写生作画。书中还附上了一张黑白老照片,一众白人学生赤裸着身体半环绕人体模特,仰头专注观察模特身体结构,心无旁骛。我不禁开始联想,假若当下我们这群美术学生互相都裸着身子画画,得是怎么样一个状态。即便是简单想想,都会些许赧颜。

不得不说,一个画画的人,不曾画过人体,委实说不过去。 初入艺术的人,都不得不正视各路经典艺术作品里的男女人体,大到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小到罗丹信手画来的人体速写。 平心而论,有些打着艺术名号的(男)人,能不存着点儿不为人道的小心思吗?

说到这,我凑巧想起师兄四年前提到的一件乐事。当时他也是个艺考的学生,考试的月份无非就是应对一个个接踵而来的单招,各校考题五花八门给你个措手不及。好比历年考人像,偏生这年临场告知:今儿个你给我画女人体。

恰恰好,我这位师兄就碰了这么一遭。他艺考回来后同我们笑谈那次甫出考场,同行的一个兄弟捶胸顿足道三个小时下来他几乎没动几笔,究其原因,还就是因为裸体模特生得脱俗漂亮,此兄没有闲暇执笔作画只顾瞻望美女(人体)了。懊悔也不过三两天,几日过后此兄放达自嘲,两百块报名费赏得美人体,值了!

经典语句摘录:

如今都说“人体美”:男人?还是女人?长长十年,唯一可供窥看的“女裸体”躲在“赤脚医生手册”里,胸腔盆骨,曲线窈窕,虽是语焉不详粗粗用线勾一勾,已经看得我面红心跳。时代真是变了,在京城胡同饭馆我就不止一次见到墙上公然挂着真人尺寸的美国裸女大照片,躺着,媚着,桌面上火锅沸腾猜拳行令,看都没人看一眼。

我喜欢张爱玲的散文。《道路以目》,题就起得好。写戒严封锁,路人拦在街边,忽而两个便衣从中捕走一人,动作、背影瞧过去“熟狎而自然”。《更衣记》也好。现在中国人穿成这样,该由张爱玲来说说。有些话题,换个人就说不像样的,意思对不对,另一回事。

什么是颓废?那是电台朗诵全然没有的激情,人性,愤世嫉俗,泼辣健康,因颓废有如药剂,挽救语言的生命与权力:在幼儿园我们就聆听同一种腔调,我们生来最先获赐的无形封锁即不能以自己的性情痛痛快快开口说话——配音,与聆听配音,是唯一的例外,不是么?请诸位再听听。那一代配音演员无不凝聚了过于丰沛的才情,好像他(她)们的七情六欲全都在配音生涯中孤注一掷,此外,这几副优异的嗓音何以自处?而嗓音岂非天赋人权!是颓废激发了邱岳峰的才情,而这才情点燃的正是颓废,在全中国无产阶级大合唱的共振与杂音中,那时,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竟被允许颓废,竟至于肆无忌惮倾泻着颓废而没有人意识到那就是颓废。

早不学,晚不学,偏偏就在那年月,我抹开油画颜料学起不画裸体“不行”的西洋画。……转眼“文革”十年,我糊里糊涂学会了连环画、宣传画,甚至画“油画”,还竟出版送展,小有声名了,看来“男女老少裸体模特儿”不画也行?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haoshutuijian/zhongdiantuijian/201907/8565.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