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夜雨秋灯录《雅賺》原文及译文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长弓

郑板桥先生,书法钟王,参以米蔡,转似篆隶;画则得所南瓮家法,更参以徐青藤老人,挥洒雄杰之致,便卓然大家。

原文:郑板桥先生,书法钟王,参以米蔡,转似篆隶;画则得所南瓮家法,更参以徐青藤老人,挥洒雄杰之致,便卓然大家。

译文:郑板桥先生,书法上学习钟繇和王羲之,并参照米芾和蔡襄,从而变化为近似篆书和隶书的字体;绘画上则吸取了郑所南先生的家传技法,又借鉴了徐渭老人挥洒雄浑的风格,于是成为高超的大师。

原文:其时,商家因盐政都转,咸重先生,遂争求先生书画,以为荣。各商皆得之,唯商人某甲,出身微贱,赋性尤鄙,先生恶之,虽重值,誓不允所请。某甲自顾厅事,无先生尺楮零缣,私衷羞恧,百计求之,终不得。

译文:当时,商人们因为盐政、盐运使全都敬重郑板桥先生,便都争着求取先生的画,引以为荣。每个商人都求得了,只有商人某甲,因为出身低贱,秉性特别庸俗,先生很厌恶他,虽然愿意出高价钱,郑板桥先生却发誓不答应他的请求。某甲自己看到客厅上没有郑先生的半点墨迹,心里感到羞辱惭愧,千方百计想把字画弄到手,最终却不能得到。

原文:先生性好游。一日,携短僮,信步出东郭,渐至无人踪。视乱坟丛葬间,隐隐有屋角。再一回头,则有小村落在焉。茅屋数椽,制绝精雅,又无墙垣,即至门首。

译文:郑板桥先生生性喜欢游玩,一天,他带着书童,漫步出了东城,渐渐直(走)到了没有人迹的地方。看到在丛葬的乱坟堆里,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一角。再一回头,有一个小村庄坐落在那里。有几间茅屋,房屋盖得非常精致雅致,四周又没有围墙,(他们)就(走)到了门口。

原文:始见主人出,彼此略叙述,语颇投契。问叟名氏,曰:“老夫甄姓,西川人,流寓于此。”须臾问:“先生能饮乎?”曰:“能。”曰:“盘餐市远无兼味,奈何?”既而自思曰:“釜中狗肉甚烂,然非所以款高贤。”先生性嗜此,闻之垂涎,曰:“仆最喜狗肉,是亦愿狗生八足者。”叟曰:“善。”先生起敬曰:“请浮一大白,仆恨相见晚矣1视日已下山,先生辞退。叟殷殷送过桥曰:“仆与君,同一不合时宜者,如有余暇,可着屐过我。”

译文:这才看到主人出来,他们稍微寒暄了几句,话很投机。郑板桥便问老者的姓名,说:“老夫姓甄,四川人,漂泊到此。”过了一会儿,老人问:“先生能饮酒吗?”郑板桥说:“能。”他又说:“这儿离集市太远,买不到什么下酒菜,怎么办?”过了一会儿,自己思量说:“锅中的狗肉很烂,但是这东西不是用来招待贵客的。”郑板桥生性爱吃狗肉,听到这话馋涎欲滴,说:“我喜爱吃狗肉,因为这个我希望狗生八条腿呢。”老者说:“好哇。”郑板桥先生肃然起敬说:“请饮一大杯酒,我真遗憾和你相见恨晚了1看看太阳已经下山了,郑板桥先生才告辞回去。老者情意恳切地送先生过桥,说:“我和您,同样是不合时宜的人,如有空闲,可常来看望我。”

原文:交月余,渐与谈诗词,皆得妙谛,唯绝口不论书画。先生一日不能忍,告叟曰:“翁亦知某善书画乎?”曰:“不知。”曰:“自信沉迷于此,已三折肱。近今士大夫,颇有嗜痴癖,争致拙作,甚非易事。翁素壁既空空,何不以素楮使献所长,亦藉酬东道谊?”曰:“劝君且进一杯,呼儿磨墨,顷既相逢,何敢失之交臂。”先生投袂而起,视斋中笔墨纸砚已就,即为挥毫,顷刻十余帧,然后一一书款。叟曰:“小泉乃怪叟字,请赐呼,荣甚。”先生诧曰:“何翁雅人,与贱商某甲同号?”叟曰:“偶相同耳。鲁有两曾参,同名何害?要有清浊之辨耳。”先生信以为实,即书“小泉”二字与之,旋又畅饮,归则已二鼓矣,同人问何之,先生盛夸叟。

译文:交往了一个多月,郑板桥逐渐和老者谈起诗词,老者都能领会其中的精妙之处;只是绝口不谈论书画。郑板桥有一天耐不住了,告诉老者说:“老翁也知道我擅长书画吗?”老者说:“不知道。”郑板桥说:“我自信沉迷于书画,已经悟出了道理,掌握了要领。如今的士大夫都有一种乖僻嗜好,急着要得到我的作品,这是很不容易的事。老先生白壁粉墙上既然空荡荡的,为何不拿白纸来,让我献出自己的特长,也借此酬谢您这位东道主的一番情谊。”老者说:“请您再喝一杯酒,我喊童儿磨墨。此刻既然相遇了,怎敢失去这大好机会呢!“郑板桥先生摆动衣袖(即刻)站了起来,看到书斋中笔墨(已经备好,)立即为他挥毫走笔,很快就成了十多幅,然后一幅幅落款。老者说:“小泉,是我怪叟的字,请您这样来称呼我,也就非常(荣)幸。”郑板桥诧异地问:“为什么老先生这样的雅人,竟和卑贱的商人某甲同一个字号?”老者说“偶然相(同)罢了。鲁国有两个曾参,同一个名字有什么妨碍?关键是要分别出清浊来啊!“郑先生信以为真,随即题上“小泉”二字赠给了他。接着他们又开怀畅饮,回来(归)时已是二更时分了。

原文:翌晨,众果偕去,则茅舍全无,唯一湾流水,满地肴核而已。先生大惊,以为遇鬼;旋豁然悟,大叹曰:“商人狡狯,竟能仿萧翼故事,赚我书画耶1归则使人潜侦,某甲家则已满壁悬挂,墨渖淋漓犹未干也。

译文:和郑先生一伙的人(同事)问他到哪里去了,郑板桥先生极力夸赞老者。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果然(真的与他)一道前去,那里的茅屋已全然不见,只有一条溪水,满地都是吃过的残羹剩菜罢了。郑先生大为惊讶,以为遇见了鬼。很快他就恍然大悟,大声感叹道:“商人狡诈,竟然能仿照以前萧翼骗取王羲之《兰亭帖》的手段,来骗取我的书画啊!“回来后就派人偷偷去某甲家侦察,果然他家已满墙挂着郑板桥的字画,墨汁湿淋淋的,还没有千(干)透呢。

《夜雨秋灯录》,清小说家、戏剧家宣鼎著,成书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原版真本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该书是清代文言小说压卷之作。

《夜雨秋灯录》全书8卷,共115篇,各卷篇章不一,内容多是神奇怪诞、扑朔迷离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反映社会现实,描摹人情世态,抒发人生感慨,传布劝善之道,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和清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状态。其中,有的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有的揭露黑暗吏治,讽刺时弊,有的歌颂豪侠。成就最高的是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如《麻疯女邱丽玉》等篇。此外,《夜雨秋灯录》中至少十几种被改编成戏曲,流传于今,如《病玉缘》、《捆仙索》等,已经成为传统剧目。

《夜雨秋灯录》是作者长期漂泊流浪后,在40岁生日时才开始的“抒怀愤发”之作。该书历时两年完稿。付梓后影响甚大,同时也出现大量赝本,也正因此,《夜雨秋灯录》的版本真伪及源流,困扰了中国学术界近百年,至20世纪末才厘清真伪,但在21世纪,仍然有以赝本为依据的正规出版物,这也可侧面看出它的影响力。

前人常将《夜雨秋灯录》及作者的续录《夜雨秋灯续录》相提并论,有论其“展卷则佳境处处,目不暇接;掩卷则余音袅袅,神犹在兹”者;又有论其“书奇事则可愕可惊,志畸行则如泣如诉,论民故则若嘲若讽,摹艳情则不即不离”者。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言:“其笔致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guwendaquan/201906/5903.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长弓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