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题苏武牧羊图 杨维桢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本站小编

诗的首联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苏武忠贞品格;中间两联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尾联则以李陵泣别作为反衬,更见出苏武人格的崇高。诗人在这首题画诗中,热烈歌颂了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民族气节,悲壮深沉,慷慨激越。

题苏武牧羊图

元代:杨维桢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期望麒麟阁的画像,也时时把故国遥望。

大雁送来苏武的音信,在北海牧羊时茹毛饮雪。

牧羊时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心中却有日月的光芒。

李陵送别了归国的苏武,不断的泪水洒满河粱。

注释

苏武: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大臣。他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麒(qí)麟(lín)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内。画功臣像于其上,苏武是第十一人。

帝乡:京城。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意为苏武北海牧羊时茹毛饮雪,雁足传书。

旄(máo)尽风霜节:指苏武持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旄:古时旗杆或节杖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风霜节:比喻节操高洁。

李陵何以别:指苏武回归汉朝时,李陵置酒送别事。李陵:汉朝将领,率兵击匈奴时,兵败屈节投降。后苏武归汉时,李陵曾置酒相送。

河梁:桥梁。

参考资料:

1、周建忠主编;张祝平,黄伟副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第676页2、吕晴飞,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04 第1版:第1144页

创作背景

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的传奇经历,使诗人对苏武崇高气节的敬佩之情。这首诗即因苏武牧羊图而作,但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宋丽静选注.宋元明清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10:第99页

赏析

诗的首联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苏武忠贞品格;中间两联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尾联则以李陵泣别作为反衬,更见出苏武人格的崇高。诗人在这首题画诗中,热烈歌颂了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民族气节,悲壮深沉,慷慨激越。

这首诗的前两句“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叙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无理扣留十九年期间,时时刻刻都在深切怀念祖国的情形。一个“望”字,表现了怀念的深切。诗一开头就抒写并赞美了苏武的高风亮节。

接着“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两句主要叙写苏武被匈奴幽禁后啮雪、吞毡,后被流放于北海牧羊的情形。苏武被无理扣留之后,匈奴掌权者百般折磨苏武,强迫他投降匈奴,但苏武威武不屈,忍受着残酷的折磨,视死如归决不变节。数年后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得知苏武尚在,但匈奴仍不让苏武返汉。后来匈奴继续胁迫、折磨苏武强使投降。他们密密幽禁苏武。数天后,饥渴难忍,苏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后把他流放于北海荒无人烟之处,强追他放羊。短短两句诗把苏武被扣留匈奴十九年期间所遭受的种种折磨,非人待遇以及苏武英勇不屈跟匈奴顽强斗争的情景深刻表现出来。

五、六句“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侧重议论抒情,写苏武虽历尽艰辛,遭受了难以忍受的折磨与摧残,但他心怀祖国,有坚强的信念,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所以宁死不屈,宁死也不变节,不投降,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操守。

最后“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用李陵的羞愧难当来反衬苏武的不辱使命,秉持汉节,光荣返回汉朝的情形,进一步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

这首题画诗既写了苏武啮雪吞毡和冰天雪地中的持节牧羊,又写了他与降将李陵的相别,以李陵的羞愧痛苦来映衬苏武的高风亮节及高尚的操守。同时,还写了苏武回朝后,在甘露三年被图画于麒麟阁的光荣,短短八句诗,概括了苏武光辉而又经受无数磨难坎坷的一生。

诗人把一个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对仇敌威武不屈,受尽折磨摧残而毫不动摇,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首诗既有描叙,又有议论、抒情;既有比拟、夸张,又有映衬手法。语言淳朴自然,亲切生动而又晓畅。

相关阅读

元   思想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早在1234年赵复被俘到北方后,他就在燕京设立太极书院,讲授程朱理学,培养出一批理学家,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朝时,元帝尊重儒学,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且推崇理学为官学。元仁宗初年恢复科举,史称延祐复科,在《明经》、《经疑》和《经义》的考试都规定用南宋儒者朱熹等人的注释,影响后来明朝的科举考试皆采用朱熹注释。理学在元朝还有一些变化,南宋时期即有调和程朱理学的朱熹与心学的陆九龄等两家学派的思想。到了元代,理学家大多舍弃两派其短而综汇所长,最后“合会朱陆”成为元代理学的重要特点。当代有名的理学家有黄震、许衡与刘因与调和朱陆学的吴澄、郑玉与赵偕,其中许衡、刘因与吴澄被誉称为元代理学三大家。朱学的后继者为了配合元帝的需求,更注重在程朱理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其道德蒙昧主义的特征日趋明显。从而把注意力由学问思变的道问学转向对道德实践的尊德性的重视,这也促成朱、陆思想的合流。元代理学的发展,也为明朝朱学与阳明心学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开端。

由于元朝由蒙古人所统治,汉族士大夫基于异族统治的考量,在元朝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与抵抗派。合作一派是华北儒者如耶律楚材、杨奂、郝经与许衡等人。他们主张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他们提倡安定社会,保护百姓,将中华的典章制度带进元朝,以教感化蒙古人。另一派是江南南宋遗民的儒者如谢访、郑思肖、王应麟、胡三省、邓牧、马端临等人。他们缅怀南宋故国,坚持民族气节。为了消极抵抗元廷,采取隐遁乡里,终生不愿意出仕的方式。并且以着述书籍为业,将思想化为书中主旨。到元朝后期,由于元仁宗实行延祐复科,恢复科举,及第者都感谢天子的恩宠,纷纷愿意为元廷解忧。元朝后期国势大墬,政治腐败、财政困难,使得当时士大夫如赵天麟、郑介夫、张养皓与刘基等人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或从弊端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大多提倡勤政爱民、廉洁公正、任用贤才等措施。元末民变的爆发使得南方有不少士大夫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镇压农民起义。在明朝建立后,少数元朝遗老纷纷归隐不出。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2002/29319.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