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二十七)原文及译文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长弓

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

原文: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诸将或问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始,贼每一部到,公辄有喜色。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公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译文:韩遂、马超等人逃往凉州,杨秋逃到安定,关中平定。众将有人问太祖“起初,贼军据守潼关,渭水北岸守备空虚,我们不从河东攻打冯翊反而威逼潼关,拖延一段时间后北渡黄河,为什么呢?”太祖说:“贼军据守潼关,如果我们进入河东,贼军一定会调兵防守各渡口,那么我们就无法渡西河了,所以我故意派大军威逼潼关;贼军集中兵力防守南面,西河守备空虚,所以徐晃、朱灵能够夺取西河;然后我军北渡黄河,贼军不能与我们争夺西河,就是因为已经有徐晃、朱灵二将的军队。我们军车联结,树立栅栏,构筑通道向南延伸,既形成了我军不可战胜的条件,又可以造成我军兵力薄弱的假象,迷惑敌人。过渭水后筑营垒,敌军来了我们不出战,是为了使敌军产生骄傲情绪;所以贼军不筑营垒而请求割让土地。我顺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顺从他们的心意,是为了使他们安心而不作防备,我们乘机积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用兵之道在于变化,本来就不止一种方法。”最初的时候,每有一支部队开来,加入贼军的行列,太祖就面露笑容。贼军溃败以后,众将问其中的理由。太祖答道:“关中辽阔偏远,如果贼军各自据险固守,要征讨他们,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不能平定的。现在都聚集到了一起,兵马虽然多,但谁也不服谁,军中没有主帅,一战消灭他们,成功较容易,我因此感到高兴。”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guwendaquan/201908/10320.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长弓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